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山东向PPP模式故乡英国借智 专家建创“中国版本”

移动版    时间:2015-12-18 20:06

  (孙婷婷 李欣)“山东—英国PPP领域商贸对话”17日在山东济南举行,英国驻华大使馆携手英中贸易协会及英国专家和企业代表等18人,与山东省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代表,通过比较和对照中英两国当今项目融资的方法,先进经验和展示成功案例,研讨政府如何运用PPP模式和私人部门合作进行项目融资。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目前,在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运用广泛。2013年底,中国财政部年底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公私合作(PPP)专题会议,这一模式从此被中国政府、私人企业所熟识。

  世益投资咨询董事长乔安娜·伍德(JoanneWood)将PPP模式概括为“风险”和“创新”,她认为目前是中国在PPP框架下开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恰当时机。PPP模式已在很多国家运用,积累了相关经验。PPP模式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英国模式也不可能完全照搬,中国有机会从其他错误中吸取经验,避免出现“学习曲线”,利用现存模型的最佳特征来发展一个可以在中国运用的PPP模型方案。

  风险分配,是英国专家在对话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也是外资参与中国PPP项目合作最为关注的一点。“外资在中国寻找商机已成为常态,在交通、电力、水务等领域的PPP项目,拥有风险和回报均衡的结构设计,最吸引投资者。”普华永道合伙人李成志介绍。

  而就政府在PPP模式中的角色和这一山东相关部门关心的话题。格利资中国国家区和亚洲太平洋(601099,股吧)区域总监薛思瑞(RayChisnall)认为,政府与私人部门的长期PPP合作,就像婚姻,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目前世界上最长PPP合作期限达85年。

  薛思瑞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可在交通、环境等众多领域开展PPP模式探索。政府应该先从风险水平最低、容易吸收到社会资本的项目入手,经验成熟后再探索难度较大的领域。“在PPP项目流程中,要先做好项目前期研究工作,避免"上马"速度过快,要放慢脚步,分步骤进行。”

  此次率专家团赴鲁参会的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郭科林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是目前英国来华举办的最大规模PPP模式商贸对话。中英关系已经开启“黄金时代”,通过与山东进行商贸对话,也将开启PPP模式“黄金时代”。中国经济正在向服务和消费领域转移,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双方具有广阔的合作机遇。两国人文交流密切,中国在英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郭科林还透露,英国希望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同中国合作,形成合力。

  据了解,山东纳入省级项目库的项目已达738个,总投资额达到7000亿元。目前,山东省成功签约项目133个,有92个已经开工建设。山东还安排1亿元PPP项目奖补资金,对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给予补贴。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0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