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旅游注入本土文化 乡村游“土味”浓郁更够劲
2015年即将过去,历数今年以来我省旅游界最热话题,“乡村游”是当之无愧的亮点,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年,在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乡村旅游 “千千万万”品牌推介行动中,我省一批村庄、农户、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头人分别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中 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
这几年,海南在规划发展乡村游时,为其注入文化与灵魂,拓展其多样性和丰富性,逐步推动乡村旅游走向成熟,构建了海南乡村游的“不可复制”。
农业文化推陈出新
提到琼海龙寿洋田野公园,多数游客会想起绚烂的花海、盛放的荷花、七彩的水稻……这个冬天龙寿洋再添新看点,万国瓜园中各类好吃好看的瓜,让一众游客大 饱眼福。“我活了大半辈子,这里面90%的瓜我都没听过呢,这次开眼啦。”来自重庆的游客林田与老伴游览了龙寿洋万国瓜园,对这里新奇的瓜菜品种啧啧称 奇。
春天到乡间踏青寻绿、夏日里往莲塘掬一捧荷香、秋天瓜果采摘季正当时、冬季向农户租赁一片菜园亲自播洒希望……与一般的休闲农业项目不同,龙寿洋的新颖 之处在于其为发展新型农业基地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在龙寿洋嘉积镇礼都村片区,部分村民依托这一公园游客众多的优势,一改种植水稻的传 统,参与打造了45亩的兰花基地、60亩的草莓基地、100多亩的莲藕基地等,吸引游客观光采摘。在公园主入口处,当地农户还创新性地打造了“私家菜 园”,吸引城市居民前来租种体验。
“休闲农业游是海南旅游的新亮点,通过展示挖掘热带农业特色,完全能够打造海南旅游新品牌。”琼海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文化成为了乡村游的基 础。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继而形成乡村游的亮点,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 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民俗文化复兴重建
“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听京剧、听东北二人转,如今听琼剧则是另外一番味道,感觉很不错。”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的余韵未散,来自哈尔滨的游客曾修林提起在定安分会场看过的琼剧表演依然津津乐道。
琼剧作为特色鲜明的本土文化,在海南凡节庆、公期、红白喜事必演必唱,这也给外来游客带来了新鲜的体验。
乡土节庆搅动民俗游,用土味挣人气,这同样是海南乡村旅游的亮点之一。春节过后的军坡节是最具海南特色的文化习俗,每年都会引得许多自驾游客和摄影爱好 者前往感受,同时带动当地乡村游的火热。说起本地特色文化,海口市民李航认为,以军坡节、换花节、三月三等为代表的海南本土民俗,富有地域特色,具有感召 力。
军坡节期间,海南家家户户杀鸡、鸭、鹅、牛、羊等奉拜冼夫人,还有过火山、上刀梯等民俗活动,沉淀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到海南各地的华侨村,总有欢 快的歌舞相伴,身着鲜艳东南亚风情服饰的华侨们扭动着手腕、腰肢翩翩起舞,热情又奔放;到黎乡苗寨里,捧上山兰酒五色饭后,黎族苗族同胞们便用欢快的竹竿 舞搅热了游客们的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曾经在山野乡村顽强生长的民情民俗,正悄悄走进现代生活,而运用市场行为给民俗节日、民俗文化注入富有活力的元素,则是尽快提升和发展民俗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
乡土物件寄托乡愁
破旧的陶缸与喂猪槽摇身一变,成为了花草繁盛的花盆;老藤椅和老船木改头换面,在这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老照片、粗陶盘一一上阵,装点着青砖老房……在琼海“老房子”咖啡馆里,不少游客都赞叹,这里的海南乡村味道。
椰雕、黎锦、制糖、制陶、竹编工艺、制盐……海南岛丰富的物资,经过古今历代勤劳而聪慧的岛民们创造性的利用,演变出众多令人称奇的精湛工艺。时至今 天,在这个机械化盛行的年代,由于带着某种质朴而遥远的记忆,这些流传于乡间的手工艺技艺愈发显得珍贵,散发着来自历史深处的幽香,寄托着乡土文化的灵 魂。
“乡村游逐渐成为海南旅游的重头戏,但是在旅游商品方面却十分薄弱,将手工业与乡村旅游进行联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在海南旅游文化专家陈海洋看 来,海南所特有的椰雕、木雕、壁画、黎锦苗绣、贝壳工艺品等手工艺品都散发着城市人钟情的“怀旧情调”,乡土的清新气息在游客们看来甚是时尚。
“可将传统手工艺和乡村游结合。”业界人士建议,可以构建手工艺品加工参观游览景点与购物景点,“比如我们可以建立椰雕工艺品、黎锦工艺品加工参观游览 景点,组织游客参观游览,将手工艺推广宣传与旅游购物结合起来。”手作的体验无疑会延长游客在当地的逗留时间,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由观光游向休闲游的转 变。
- 专家建议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2023-05-27)
- 发遍全国的“上门强制枪毙”短信(2023-05-27)
- “星”光陨落汪海(2023-05-24)
- 美债“庞氏骗局”还能玩多久?(2023-05-23)
- 俄罗斯“献礼”(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