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袭来考验海南 有限的水怎么用?作物怎么种?
原标题:海南如何念好抗旱经?专家:需节水更需推广新技术
“旱魃”袭来,有限的水,怎么用?作物,怎么种?
海南如何念好抗旱经
核心提示
今年第10号台风“莲花”于7月9日下午在广东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级,随后强度持续减弱并最终消失,对我省未造成影响,一场预料中的暴雨未能降临,影响我省多地的高温天气和干旱仍在持续。
目前我省保亭、昌江、海口、琼海、临高和乐东6市县仍处于中度气象干旱状态。
44条河流断流、119座水库干涸对于我省农村和农业的影响十分明显:水稻减产、鱼塘干涸,许久不来的有效降水加上与高温同步攀升的地表水蒸发量考验着农作物的耐旱能力。
如何在干旱天气、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小损失,是积极节水、蓄水、保水,保障农作物水源供应,还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怎样在未来可能持续的干旱中寻找应对方法,夯实抗旱基础?这成了旱区不少种植户讨论最多却找不到办法的话题。记者连日来走访琼海市大路镇新村村和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村,以这一东一西两个村怎样应对干旱天气来做一个样本分析,看看能否为我省农业抗旱提供经验与思考。
万宁后安镇曲冲村的村民利用管道抽上来的水整理田地。针对持续旱情,万宁因地制宜,挖田头井,千方百计增加抗旱用水,并增加设备,增强防旱抗旱能力。本报记者王凯通讯员黄良策摄
琼海潭门镇一位村民从干涸的鱼塘中走过。5月以来,我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多个市县出现不同程度干旱。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有限的水,怎么用?
琼海大路镇新村村:
节水当头,有限资源合理利用
7月8日。毒辣的阳光直射在大地上,近40℃的地表温度,连习惯了高温的老农也躲在树阴下不肯出来。但在琼海市大路镇新村村,田间地头的水渠里却有潺潺清水流淌。
“土壤相对湿度50%左右,比较适合作物生长,看来保水工作做得不错啊!”从水渠旁的果园里抓起一把泥土,省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王汀忠略感意外,能在持续高温和久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保持这样的土壤湿度供作物生长,实属不易。
“别看天热无雨,全村这灌渠里的水可从没断过。”大路镇副镇长符传慧说起他们的抗旱经,颇有些自豪:“总结成八个字就是‘有限资源,合理利用’。”
自今年旱情凸显以来,包括新村村在内的大路镇各村委会就开始统一规划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在保障人畜饮水的同时,也没大量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村里所有的鱼塘,都成了供应农业灌溉用水的小水库,而且做到了统筹利用。”符传慧说,通过镇政府组织,鱼塘水被集中抽入灌溉干渠,农户再自行从干渠中抽取灌溉用水。
使用鱼塘水灌溉,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水资源,也缓解了当地小型水库的供水压力。“鱼塘保灌溉、水库保饮水,分工明确的同时,还能互补。”符传慧说,当鱼塘水用完后,再通过水库干渠向农田定量输水,保证每一立方米的水都用在“刀刃上”。不仅如此,大路镇镇政府还向农户提供柴油补助,调动所有抽水机加入抗旱大军。
科学合理的用水,少不了前期的准备。6月初气温节节攀升之际,大路镇便组织当地村民开始改造水渠。“水资源有限,当初的大水漫灌方式便不可取,怎么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大家都费了一番心思。”符传慧领着记者顺水渠一路往下来到新村村委会金竹湖村,一个初具规模的灌溉水网随即呈现出来:支渠如毛细血管般分布并将农田切割成小块,干渠带来的水源通过每一块农田后再汇入干渠,滋润土地后最终流向逾百亩的水田中。
“四通八达的灌渠能给田地提供足够的水源,最终汇入水稻田的设计也避免以往灌渠不通带来的水资源浪费,既节约了水资源,也成功地将水留在了地里。”符传慧告诉记者,靠着这样的管网,新村村及相邻的云满村成功地在干旱持续的情况下完成了晚稻插秧,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平整土地、畅通排灌,通过池、塘、坑、窖、库、堤等拦水、蓄水设施保证节水灌溉的实施,其实已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省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符斋说,但就农业抗旱而言,仅仅节水还不够。
专家
意见
节约水、用好水、留住水都很关键
集雨蓄水技术有待推广
“说到抗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节水,但对农业而言,与其无规律地节水导致可能出现的损失,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许更行之有效。”符斋认为,节约水、用好水、留住水,都是关键所在。
高温持续、久无甘霖,土地里的水分迅速蒸发,其结果是土地龟裂、作物绝收。“面对干旱,在考虑有限的水资源如何利用前,还要思考如何留住土地里的水分。”符斋说,减缓水分蒸发,方法其实比想象的简单。在大路镇记者便发现,在胡椒等低矮作物上,村民们都加盖了一层棕榈叶,通过减少阳光直射来减少水分蒸发。符斋说,即便不使用成本较高的遮阳网,就地利用枯叶、秸秆等覆盖地表,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枯叶腐烂后还能作为农家肥使用,可谓一举两得。
“既然保住了地里的水,那就还得保住天上的水,一场降雨对于农作物来说,是更有效的补充。”符斋说,目前我省农业面临的大问题就是有效降雨不足,如何利用好来之不易的降水,亦是抗旱的重点。
事实上,我省作为海岛独立水系,雨量一直较充沛,但降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导致降雨所带来的水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刚刚登陆海南的台风‘鲸鱼’给我省带来了不少降水,但除水库蓄水外,很大一部分渗入地下,未能为农业灌溉所利用。”符斋认为,在抗旱形式严峻的当下,推广集雨蓄水灌溉显得尤为必要。
所谓集雨蓄水,即通过在地势较低地区开挖池塘、沟渠,并覆盖防水布、彩条布等材料阻止雨水渗入地下,从而达到蓄水的效果。
集雨蓄水技术待推广,现状也是不尽如人意。我省西部地区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本是最适合推广集雨蓄水技术的地区,但实际情况是,面对降雨不平均地时常出现而导致的季节性缺水,西部地区的应对方法仍是通过水库进行集雨蓄水。
“只要有落差,集雨蓄水技术就能推行,在西部地区,种植经济作物的坡地就是最好的集雨场所。”符斋说,挖好池塘、沟渠,铺设彩条布,就能建成一个简单的蓄水场所,利用高低落差,原本渗入地下的水分就能被有效地蓄积起来,再通过加盖薄膜减少蒸发,一个个小水库就能雨季蓄水、旱季保水,解农作物之渴。
利用原有的鱼塘、蓄水池和排水沟,覆盖薄膜也能起到集雨蓄水的作用,在黄土高原等地区,这样的做法早已成为常态。符斋表示,我省农业部门有必要到外地取经,结合海南实际推广集雨蓄水技术。“结合已相对成熟的覆膜灌溉、低压灌溉、滴灌、渗灌等技术,打造节水农业,事实上已经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符斋说。
一组数据也支持着符斋的观点:2013年我省总耗水量19.5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就占82%,而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3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很大的利用空间。目前正逢我省面临严峻的抗旱形势,及时推广节水、保水、蓄水新技术,或将在此后“抗旱仗”中把握主动。
- 习言道|从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看中秘情谊(2024-12-17)
- 第四届语文教育大会在厦门举行(2024-12-17)
- 公示!2024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2024-12-13)
- 法轮功事件网上直播(2024-12-13)
- 问政山东丨国企层级过多 压减瘦身难 省国资委:一企一(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