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法官竺达雄坚守乡村法庭32年 拒调回院机关

移动版    时间:2015-12-23 08:48

  南海网海口5月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刘麦 通讯员 陈松松)有这样一位法官,扎根基层32载却甘之若饴,秉公执法维护百姓权益,自创调解良方化解群众矛盾,淡泊名利主动让贤年轻法官,一介不取珍惜法官形象……,他就是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三门坡人民法庭副庭长竺达雄,在长达数十年的法官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在审判工作最前沿,以法律为信仰,视公正为使命,将群众当亲人,为“司法为民”作出了最为本色和朴实的注脚,被当地的老百姓们亲切的称为“法官老竺”。

  甘于坚守乡村法庭 爱听群众称他“法官老竺”

  2012年,为了照顾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竺达雄,院领导再次找他谈话想将他调回院机关,老竺又一次的拒绝了,他说:“法庭需要人,我现在还能办案,还能带带年青法官,可以尽尽余热。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我习惯了群众来法庭串门,习惯了上门走访做调解,习惯了他们叫我‘法官老竺’,我舍不得这里。”扎根基层做法官不难,难的是年复一年的默默耕耘,日复一日的不懈付出。从昔时风华正茂到如今的两鬓染霜,竺达雄并不言悔,“不求其它,只求我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头上的国徽,手中的法槌和心中的天平,足矣。”正因为拥有这样一份信念,老竺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坚守,才如此自然,如此的无怨无悔。

  持之以恒勤学善思 优良业绩展现法官专业素养

  从一名“门外汉”成为四级高级法官,竺达雄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他虚心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法官学习,长久以来像一块干渴的海绵吸取着法律养分,随着从书记员、助审、审判员、副庭长至庭长身份的变化不断更新自身法律知识结构,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勤于总结,做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优良的工作业绩展现出了一名法官良好的专业素养。成为法官以来,老竺共审结案件近千件,服诉息判率高,而上诉率极低,无一错案,多次被评为琼山法院的调解能手和先进工作者。2013年,他还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了荣誉天平奖章。

  真诚相待以心换心 注重调解力促乡村和谐

  身处基层法庭,审理的大多是些婚姻家庭纠纷等“家长里短”的案件,事情虽小却牵涉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家庭社会和谐,因此竺达雄在审理每宗案件时坚持“调解优先”,结合自身审判工作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依靠社会力量法、换位思考法、亲情唤醒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每年调解、撤诉率均过70%。为方便当事人,老竺经常把庭开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服人。他在审理卓某诉陈某土地侵权纠纷一案,他经常利用中午、晚饭休息时间,到田边、到当事人家里去了解情况做调解,借助双方当事人的同学、亲戚、朋友等社会力量做两边的调解工作,最终促使该案得以调解结案,社会效果非常好。在老竺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07年三门坡人民法庭荣获“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的表彰,是当年海南省法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慎微慎初坚守底线 纤尘不染彰显法官良好形象

  “当事人可以接受败诉,但不能容忍不公正”。这句话是竺达雄在审理每一宗案件时的自我告诫,“法者,平之如水”亦是他始终坚守的执法理念。为此在数十年来日常审判工作中,老竺自觉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格遵守各项禁令及各项规章制度,恪守法官职业道德,自重、自警、自省,不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有一次,一宗案件的当事人给他送来一箱荔枝表示感谢,面对老竺的拒绝,当事人有些不解:“这是我自家种的荔枝又不值几个钱,只是送来给你尝尝鲜表达心意的啊。”在老竺的法官生涯中,像这样拒绝吃请、拒收财礼的事屡见不鲜。也就是在这样的坚守里,“法官老竺”赢得了当地群众信任和赞誉,口耳相传,为他树起了良好的口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1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