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冼联姻启融合 文教风尚传后代
5月17日,一支特殊的“寻亲团”不远千里从关外来到岭南:辽宁省朝阳北票市叶春华一行7人来到茂名,为寻找一脉失落1600年的王族踪迹而来。许多南粤百姓都往中原寻根,缘何竟有辽东世胄南下“寻亲”,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专家们的揭秘,一个传奇家族的神秘身世就此解开。
原来,粤西一带赫赫有名的冯氏家族,正是来自龙城(今辽宁朝阳)的北燕王室之后。冯氏先人冯宝的妻子,则是被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俚族首领冼夫人。1600年前,北燕王族与百越首领的旷世联姻,成为汉俚民族融合的里程碑。冯、冼两大家族齐心协力,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共同开启岭南发展的新篇章。
虽然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与崇高的威望,冯宝、冼夫人及其后人始终尽心竭力反对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冯冼家族的功绩为南粤百姓世代传颂,他们爱国爱民的精神塑造了广东人的性格,成为岭南文化基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期“百姓寻根”报道深入粤西大地,从遗迹里回顾那段汉俚融合、共拓南疆的历史进程。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李文才 实习生 林莹 通讯员 赖松万 魏鹏程
家世显赫
南北联姻开创融合先河
位于高州长坡镇的旧城村,是一条安宁静谧的古村落。夏日的旧城村,到处弥漫着岭南地区潮湿燠热的气息。雄伟的西门城楼,宽阔的内城护城河,古朴的隋代冼太庙与冯宝公祠……行走乡间,摩挲着城墙上百年前粗糙的石砖,时光仿似倒流。
一条貌似寻常的古村里,为何遍布着固若金汤的城池遗迹?村民为记者释疑:旧城原是一座州郡级古老城市,曾用作区域行政治所长达1579年,有“粤西第一郡”之誉。从南朝到唐初,这里还一度成为大半个岭南地区的统治中心。“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运筹帷幄。
是什么历史契机,让充满传奇的旧城一跃成为岭南政治舞台的中心,改写了岭南地区的发展史?这得从一场南北融合的旷世联姻说起。
冼夫人相传原名冼英,世代皆为百越首领。冼氏后人、高州师范学院社科系书记冼周告诉记者,早在秦末汉初南越国时期,冼氏家族就被赵佗委以治理高凉地区的重任。经过700余年的发展,到南朝时期,冼氏已拥有“部落十余万家”的雄厚实力。
高州冼夫人研究会副会长张均绍介绍,在长坡镇雷垌村,每个自然村都是一处军事据点:大营地、铜鼓坪、马栏坡……这些地名至今仍保留着戎马倥偬的气息。其中在马鞍坳一处山坡上,记者找到一块刻满神秘符号的摩崖石刻。这是当年留下的俚人文字。石头上“夫人天下”的只言片语,印证了冼夫人在俚人部落中的崇高威望。
冼夫人夫婿冯宝同样是一位传奇人物。“高凉冯氏传到我这里已经45代了!”现年83岁的冯廷勋,曾担任长坡镇党委副书记。他翻开一本上千页厚的《高凉冯氏总宗谱》,上面清晰地记载着:先祖冯业是岭南第一位冯氏后人,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王室之后。北燕灭亡后,他率领300人浮海南下,归附南朝刘宋。
冯氏子孙在岭南三代为官,实权却落在百越各族的首领手中。为了打破僵局,获得少数民族的信任,时任高凉太守的冯宝在父亲冯融力促之下,与冼氏俚人首领之女联婚。如今,在高州良德、长坡、东岸一带42条村庄居住的冯、冼族人,多是冼夫人夫家与娘家的后人。
“在极为看重出身门第的南北朝时代,冯宝居然能放下北燕王室的身段,‘入赘’百越世家,可谓惊世骇俗的破天荒之举。”张均绍指出,冯冼联姻加速了岭南地区的汉化进程。随着大批中原百姓南迁,汉俚两族杂居和通婚渐渐成为社会主流。粤西地区的潘、盘、邹等姓氏,就是汉俚融合留下的印记。
冯宝与冼夫人的结合,不但让一支破落的北方流亡王族在岭南找到了立足点,更使南北两大家族联合形成强大的政治联盟,成为汉俚民族融合的一座里程碑,共同为岭南千年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
汉俚联手
荒蛮大地开启文教风尚
南朝时期,受地理条件所限,高凉地区仍是一片蛮荒之地,充满“好相攻击”“侵掠旁郡”的恶习,甚至“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为积极推行先进的中原文明,冯宝在旧城开设“士林学馆”,亲自讲学,教民耕织。他帮助俚族百姓兴修水利,传授医术,以牛耕、铁器农具代替原始的刀耕火种。冼夫人则协助丈夫“约诫本宗,使从民礼”,力劝“宗亲为善”。她充分发挥领袖才能,对横蛮不化之徒严加管治,“首领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这些举措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的长足发展。旧城村砧板岭的唐代窑群就是最好的证明。依山挖进的窑体酷似收束的布袋,零星的砖、瓦碎块还散落在窑室内,让人不难想象当年人们热火朝天的制陶场景。“在高州地区,这样的窑址还有150多座,可见当年手工业规模之大。”张均绍说。
在冯、冼两家共同努力下,“士相以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的文明风尚,开始在岭南落地生根。冯、冼二人的声望,传到了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当地百姓纷纷慕名来朝,归附冼夫人的俚僚首领有1000多峒。
相传,冼夫人每年都要到各地巡视。冯、冼所到之处,“蛮酋焚香具乐,望双旌而拜,迎者相望”,自发取出家里最好的东西与之分享。当年的盛景,如今也走进了粤西地区的民俗记忆。粤西特有的民俗“年例”,便由冼夫人巡视纪念日发展而成。
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还在当地造就了一批俚人知识分子。贞观年间,冼夫人曾孙冯智戴受唐太宗之命,在宴会上即席赋诗,翩翩风度让在座君臣惊叹。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僻远的南蛮之地,竟有如此文采不凡的俚人酋长。到了明清时期,高州更成为“广东四大文教之乡”之一。清代广东仅有的三名文状元,就有当时高州府吴阳(今广东吴川)人林召棠。
直到今天,“冯宝指令读诗书”的乡谚依旧在民间流传。他亲手所建的“士林学馆”虽历尽岁月沧桑,几经易名,却一直没有中断办学,为当地培养了大批社会人才。而今,学馆旧址上兴建的旧城小学,恰与冯宝公祠为邻。在高凉乡间响彻千载的朗朗读书声,至今仍然声声不息。
世代流传
遗教有方“好心”泽被后人
目前,海内外冼夫人庙约有两千多座,集中分布于粤、琼两省。远在辽宁、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也都发现了冼夫人庙的踪迹。
在滨海新区电城镇山兜丁村,一座规格严整、气度不凡的冼夫人庙分外引人注目,它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国内外冯、冼后人多次络绎不绝地来到电城“寻根”。2005年,泰国冯氏祖祠纪念冼太夫人诞辰1482周年公祭仪式就在此处举行。
在“娘娘庙”后方百步之遥,坐落着茂名市目前唯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调查勘探时,考古队在墓城东南角外10余米处发现了一座长达1.3米多、重达1.5吨的负碑赑屃。专家表示,赑屃的发现,表明该墓墓主很可能就是冼夫人本人。该墓墓碑为嘉庆年间满族知县特克星阿所题,“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八个大字苍劲有力。
冼夫人经历梁、陈、隋三朝,多次受到历朝皇帝敕封。“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冼夫人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她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都是出于这份“好心”。尽管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她却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协助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平定萧勃、欧阳纥叛乱,维护隋朝大一统……她的身体力行也深深感染了冯氏后人。隋亡唐立之际,有人怂恿她的孙子冯盎自立为王。冯盎严词拒绝,不久归附中央政权,为岭南统一作出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精神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十多年来,怀着践行与传播“好心”精神的理念,位于滨海新区的“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得如火如荼。2004年,200多名来自香港、澳门及电白的中学生,携手将近百棵台湾相思树幼苗深植于景区的“爱国统一林”内,一同感受冼夫人爱国精神的熏陶。该景区于2013年被省文化部门定位为粤西地区百越文化创意旅游小镇,2014年列入省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投入2.2亿元,核心景区已基本建设完成。从去年开始,高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好心高凉”口号,作为当地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品牌。
- 浅谈我市殡葬改革(2024-10-25)
- 莆田市长李建辉:“我们的这双鞋”可更大释放内需潜力(2024-10-25)
- 一图读懂厦门港务2021年中报(2024-10-24)
- 西安高新区第九幼儿园园所简介(2024-10-13)
- 张家界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招聘工作人员公告(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