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湖泊治理,要走出边治边污怪圈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海口金牛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施工方通过清理湖底污染物和建设污水处理站、复氧池、吸水井等人工措施,强制湖水“由死变活”。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在治理工程进行的同时,却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金牛湖中。
一边投入巨资进行治理,一边却任由污染物大量排放,如此治污,怎能见效?难怪近几年金牛湖“越治越污”,湖中杂草丛生、臭气熏天,市民们期盼的“碧水清波”遥遥无期。
金牛湖的遭遇提醒我们,湖泊治理一定要有紧迫感,一定要明确责任,要走出“边治边污”怪圈,不能让城市的明珠变成一颗颗混浊的泪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出自《吕氏春秋·尽数》的成语,如果用反向思维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湖泊的治理相对于其他水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能更加重要和急迫。海口曾经湖塘密布,有大小湖塘200多个,水质清澈,瓢取可饮。但在城市规模扩大过程中,很多湖塘消失了,仅剩的三大城市内湖———红城湖、东西湖、金牛湖也都面临污染问题。
海口从2009年开始,斥资6亿元将南渡江水引入市区内的湖泊、河流,希望通过活水治污。从投入资金和治污措施来看,毋庸否认海口是想下决心、下大力气治理好城市水环境。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海口市区水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果,但湖泊都无一例外地陷入“边治边污”怪圈,红城湖、东西湖也遭遇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污染,大量的餐饮企业“围剿”湖面,污水垃圾随手入湖,水质富营养化严重。
湖泊治理“边治边污”,表面上看是城市容纳量扩大、产业发展需要等原因导致污染不可避免,事实上则与管理部门权责不明确有关。围绕一个湖泊,有的部门想规划发展地产业、旅游业,有的部门想扶持餐饮娱乐业,有的部门想保护却资金匮乏,杯水车薪,最终导致污染归污染,治理归治理,边治理边污染。
其实,湖泊这种公共资源,本来就容易形成“公地悲剧”,人人可用,人人无责,说起来都该管都能管,但实际上没有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来负责,结果造成过度开发或污染严重。
海口湖泊治理难题让笔者想到武汉“治湖”经验和教训。武汉有“千湖之城”的美誉,但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加快,环保意识薄弱,导致湖泊数量剧减,湖泊污染严重。为了保护好剩余的湖泊,武汉推行“湖长”制,将166个湖泊“包湖到人”,区领导担任辖区内各湖泊的“湖长”,湖泊出现问题首先追究“湖长”责任。
“湖长制”给无主的公地找出了具体的责任人,避免了管理真空,海南不妨借鉴这一经验,制定出一套湖泊有人负责、逼人负责的管理机制。
湖泊治理不能等不能躲,也不能“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只有拿出更行之有效的措施,才不辜负大自然赋予琼岛大地的颗颗明珠,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因为纯净的你而温暖”。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