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坑”,“三无”保健品为何专盯老年人
“亲情牌”保健品为何轻易攻下老人心理防线,销售人员以“关爱老年人”为噱头,用嘘寒问暖、甜言蜜语、小恩小惠等手段,通过电话向老人销售保健品、药品。孩子们应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保健品推销员成为老人寻找亲情的替代品。
原标题:处处是“坑”,“三无”保健品为何专盯老年人
老年人缺少精神赡养
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老人高价买的那些营养品成本可能很低,各种统治百病的神奇功效更是让人啼笑皆非。那为什么老人还会相信呢?“亲情牌”保健品为何轻易攻下老人心理防线,销售人员以“关爱老年人”为噱头,用嘘寒问暖、甜言蜜语、小恩小惠等手段,通过电话向老人销售保健品、药品。与其说老人对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不如说想找个类似”儿子“、”女儿“一样的人陪在身边。购买这些”吃不坏人“的保健品可能占据老人退休养老保险七成以上,可是老人仍然被洗脑一般的”心甘情愿“。这些年甚至也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子女对推销员大打出手的现象,称其是骗钱的骗子。但是为什么不想想自己不能随时看看老人呢?推销员和老人套近乎的行径固然可耻,但是孤独的老人又该如何排解思子之心呢?
“贪图小便宜”的心理作祟
以保健品为诱饵向老年人行欺诈之实,骗子看准了一些老年人因为身体日渐衰老,面对“死亡”极易产生恐惧心理,追求健康和长寿。另外一个就是,利用人们“贪图小便宜”的惯常心理,对老年人施以小恩小惠等“糖衣炮弹”。摸准了老年人的心理,把准了老年人的脉搏,以极度浮夸保健品功效的宣传,甚至使用具有极强欺骗性的演示、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热情似火亲如一家的贴心关爱,大张旗鼓让利、赠送,让那些善良的老年人脑子里被忽悠得七荤八素,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即使有人好心提醒也一时转不过弯来,甚至和规劝他的人发生冲突。
不妨先来看一看刑法上对诈骗罪的定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保健品销售公司通过向老年人拨打电话,虚构或者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和疗效,让老年人对保健品产生出错误的认识,最终让老年人上当受骗,这不就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吗?单是一个王大妈,在半年内就被骗去了16万元,再加上其他上当受骗的老人,相信这个数额应该十分惊人。
类似于王老太的遭遇近年来媒体时有报道,更多的是销售人员直接上门推销,利用老年人的信息闭塞、过度关注身体健康以及渴望温情的特点,或者连哄带吓,或者甜言蜜语,诱使老人上当受骗,使得他们花费大把的钱买回来一大堆“三无”产品。对此,有关部门大多只是发出“提醒”和“警示”,但对于那些明显实施诈骗行为的保健品销售公司,却不予打击,这对那些实施诈骗犯罪的非法保健品销售公司来说,实有纵容之虞。
充分理解老年阶段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买保健品并非一句“理性消费”能解决。孩子们应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保健品推销员成为老人寻找亲情的替代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推销员是面镜子,他们越受宠,越说明儿女做得不够。所以,做儿女的,要充分理解老年阶段的心理需要,从细节处关心照顾到老人。千万莫到子欲养时而亲不在的悔恨之中。
老人安度晚年需要子女精神赡养和亲情的滋润
现在生活节奏快,不少家庭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比较在意,对其心理需求却关心不够,导致老人常感孤独寂寞。一些保健品公司正是抓住了这一漏洞乘虚而入,召集老人们开会联欢、“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或带着老人免费旅游、免费踏青等等,借此来拉近感情、推进保健品的销售。有的还见了老人就喊“爸妈”,那份亲热劲儿让很多老年人都无法抵御。老人安度晚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子女精神赡养和亲情的滋润。
- 擦亮“华夏药都”名片 打造“药香禹州”品牌(2024-09-30)
- 北京发布今年首个洪水预警(2024-07-31)
- 北京鼓励发展24小时药店 全市已有1244家(2024-07-31)
- 水利部慎终如始打好防御“格美”收官战(2024-07-31)
- 三大行动关爱孤独症儿童(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