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涓涓细流润心田

移动版    时间:2016-01-12 03:42

 ——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笔

 

 

■ 本报记者 李科洲 蔡倩

到哪里去找一种“退让”如此彻底与真诚?——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到哪里去找一种关切如此温暖?——就地城镇化,在家门口就业与创业;到哪里去找一种幸福如此普惠?———像涓涓细流,滋润着170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到琼海去,到琼海去!

在潭门镇,船桨铁锚,海风徐徐,渔家风情扑面而来;在博鳌镇,青砖白瓦,水塘绿野,田园诗意尽入眼帘;在中原镇,藤萝雨树,骑楼立柱,南洋特色别有韵味。

在塔洋、在万泉、在嘉积、在大路等镇,人们可梦回水乡,可夜行古巷,可品味农耕……

在原野,在城镇,在村陌,在农家,炊烟袅袅,咖啡飘香,瓜果成串,夕阳映照,乡愁总是那样浓烈,那样无处不在,那样直抵心灵。

这就是琼海,这就是“三不一就”新型城镇化,这就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全域5A级景区,让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理念引领

开出城镇化之花

薰衣草、格桑花、蓝香芥、虞美人……龙寿洋里,花开正艳。而更早地,种子就已播下,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

再早些,地已经犁耕。

2012年底,琼海提出“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探索一种新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探索一种幸福的发展方式,实践琼海版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而早在2009年,琼海在进行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时,就已经把龙寿洋列入了基本农田保护的范畴,为今天的田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生态资源,更为新型城镇化埋下了“三不一就”这一理念的种子。

城镇化就要“土地依赖”?不!琼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优越的资源禀赋,不能走规模扩张型城镇化的老路子,不能让农村湮没在城市扩张的汪洋中。

城镇化就是要大拆大建?不!琼海回答:除非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政府原则上不再拆迁农村房屋。

省委书记罗保铭为琼海新型城镇化提出了“顶层设计”:“争取在琼海的城镇化上创造精品,也争取在特色文化风情小镇的建设上,给海南创造一个鲜亮的品牌。”“琼海要抓住机遇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范例。”

因此,“我们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事先谋划,统筹安排。就像下棋,走一步,要先看三五步。”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这样表示。

于是,我们才看到,“三不一就”与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是如此契合,又独具琼海特色。

于是,2014年初,琼海就着手制定《幸福琼海、田园城市概念规划》,并逐步实施在琼海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全域5A级景区的构想。

地犁了,还要深耕;花开了,就要结果。琼海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深化:引导农民多样化收入;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农业公园和绿道系统4个着力点,逐步实现城乡边界模糊化、农旅产业融合化、农民身份多元化,居民幸福多样化……实践与理论总是如此同步,如此协调,携手走入纵深。

于是,博鳌的农民才那么自在,潭门的渔民才那么自信。于是,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

模式创新

化解土地与发展矛盾

行走在琼海,一步一景。来到琼海,居旅相宜。今年春节期间,来自河南省的郝女士前来琼海看望在这里工作的女儿。之前,她一直为女儿住在一个小地方而担心,但她呆了几天后,却为女儿感到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宜居、美丽又温馨的城市。她在女儿的带领下到海南各地游玩,最后发现,自己最想念的竟然是琼海。琼海吸引游客的背后,是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的努力。

小镇突破,旅游引领。琼海推进城镇化,首先是从小镇的立面化改造开始的,然后再配套完善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休闲小站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最后是通过绿道这条线,将特色小镇、旅游区、美丽村庄等“珍珠”串连起来,使得琼海成了一个大景区。

小镇的改造让居民有了宜居的环境。但这还不够,得引进外来消费,才能刺激产业发展,促进居民就业与创业。潭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南海边的渔业小镇完成景观化改造后,风情浓郁,吸引了大量游客。今年春节期间,单日客流量达5万人次,与去年国庆黄金周3万人次这一数据相比,增幅可谓惊人。

潭门镇委书记庞飞介绍,这两年,潭门兴起了旅游业以及附加的工艺品加工业、餐饮业、文化产业等,一改过去海洋渔业生产的单一局面。特别是贝类工艺品商店,从原来的68家增加到现在的430家,使得这个小镇成为国内最大的贝类工艺品加工生产交易中心之一,不少工艺品还远销东南亚。中原镇的立面改造后,引发了一场建房热潮。2014年,镇墟报建面积同比增长150%,高铺新增100多家。

打破边界,城乡融合。人们来到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有时会产生一种困惑:这是农田还是公园,抑或景区?都是,又都不完全是。一片土地承载着多元化涵义,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以创新式土地集约利用,有效破解了城镇化发展中农用地保护和城市扩张的矛盾,这可谓琼海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创新。

“我一个人就能赚两份钱,何乐而不为呀!”在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中的“草根三味”农家乐里,厨师周焕飞正忙得不亦乐乎。周焕飞本是塔洋镇鱼良村农民,有着一手炒菜绝活,如今转行当上了“草根三味”的厨师,但地里农活也没落下。到傍晚下班时,周焕飞放下锅铲,抄起的是镰刀,到自家香蕉地里接着干起了农活。原来,这片田野公园本是农用地的性质,在对其地形地貌、现有农村农田、田园景色的保护下,琼海对这里进行了开发与改造,农民就地吃上了旅游饭。

从周焕飞田间地头穿行而过的胡敏,则是地地道道的琼海市民,饭后的她带着家人来此休闲散步,享受这里配套完善人行慢道、骑行绿道、休闲咖啡驿站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我也说不清这里是农田还是公园,但是我们都乐意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胡敏认为这里的风光属于田园,硬件设施则属于城镇基础建设。

徜徉在龙寿洋花海,游客吕女士的相机“咔嚓”个不停:“一到琼海,我就向人打听哪里好玩,就来到了这个景区,没想到都不用收门票!你问我这里是农田还是景区?这可真是难倒我了!”吕女士由衷地感叹,田野公园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没有围墙、没有边界、没有门票,琼海整个城市就是景区。

琼海市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土地开发建设上,坚持以规划来控制,土地性质不同适用规划标准也不同。通过农业公园这样的模式,解决了建设规划由于从不同用途来判定用地性质,带来规划管理上适用标准不同而造成难以审定通过的瓶颈问题。

从龙寿洋的变化上,还可以看到一种土地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来,土地的利用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法规,改变用地性质需要严格审批。而龙寿洋通过农业公园这样的模式,不改变土地原来的性质,不搬迁百姓,不存在征地问题,解决了保留农村土地性质与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的矛盾。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又是一块富有创新与温情的土地。怪不得远在河南的“中原客”郝女士会喜欢上这个地方。

琼海启示

田园化是城市的好选择

狗还在叫,鸡还在鸣,琼海的新型城镇化的成果深深地触动了日前在琼海参加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暨特色风情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的代表。

有多少人还记得年少时的蛙鸣、荷香和稻田?那些源于自然的乐曲、芬芳与美景,都镌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从未忘却。自然是人们最初的乐园,回归自然是人类最本能的追求。

当城市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当高楼的手臂渐渐挡住蓝天,当混凝土的脚步缓缓封住大地的呼吸,人们在问,城镇化的方向是什么?自然与田园、昔日的故乡在哪里?无处安放的乡愁将何去何从?如今,人们生存环境受到城市化的压迫,一个个村庄田洋消失在城市化进程的车轮下,人们只能把乡愁在梦里珍藏。

人们在琼海看到,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琼海这座田园城市的步履中,人们可以找到答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居其中,灵魂不再飘荡,把乡愁在此安放。

除了追随高速经济发展之外,是否可以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既能保持低耗能,又可以保住人居的好环境?

来到琼海的人们或许会顿悟:以人为本,必须把生存空间放在首位,城市的未来建设必须以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空间为唯一标准,回归自然是人类最本质的形态,田园化的城市是最好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2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