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交通不便,冰箱尚未普及的农村,如何保存粽子成为了一大难题。不过智慧的海南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岁月中想出了多种保存粽子的好办法。
第一种较为传统的办法就是“活水”浸泡。这种办法在居住在河边的村庄较为常见,人们把粽子放进井水或者是凉白开进行浸泡,这样可以防止粽子在高温中产生霉变腐烂。不过这种凉水浸泡的粽子不易保存长久,要在两至三天内食用。
第二种办法是将粽子放进熬煮粽子的“粽水”中浸泡。熬煮十多个小时的“粽水”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脂,可阻隔细菌进入,但这种办法也同样保存不了长久,而且粽水一旦渗入到粽子中,就无法保持米粒黏糯香甜的口感。
第三种办法是烘干法。烘干法是如今较为常用的一种办法。就是将粽子放入铁锅中,以小火烘干其粽叶上的水分,使得粽子保持干燥。在高温的烘烤下,粽叶的香气渗透进粽子中,轻轻一剖开粽叶,发现粽子米粒在高温烘烤下,不似刚出锅时粘糯,更加颗粒鲜明,咬上一口,黏粘着粽叶香气的米粒更加可口有嚼劲。
第四种办法是把粽子放入草灰里保存。这是在目前农村最为常见,也是以自然方法能保存最长久的方法。稻草燃烧后的草灰既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又可去湿保持干燥。在农村地区,端午节过后,农民经常会把火灶里的草灰搜集到一个竹筐里,把晾干凉透的粽子放进草灰里保存,放置草灰中的粽子最长可保存半个月以上,草灰中的碱性可防腐杀菌,让粽子保持干燥新鲜。经过碱性化学作用,粽子的米粒呈现出一种翠青色,变得更加软糯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