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周刊】海南乡贤知多少?历代乡贤谱写传奇故事

移动版    时间:2016-01-19 08:41

【海南周刊】海南乡贤知多少?历代乡贤谱写传奇故事

  乡贤文化是乡土历史的文明标杆,是连接故园、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千百年来,多少海南乡村精英,他们或求学,或执教,或游宦,或经商,或客居京华,或远走南洋,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最后终会叶落归根。故乡培育他们,他们回报自己的家乡。

【海南周刊】海南乡贤知多少?历代乡贤谱写传奇故事

姜唐佐像。

【海南周刊】海南乡贤知多少?历代乡贤谱写传奇故事

丘濬是海南乡贤中的代表人物。图为位于海口府城金花村的丘濬故居。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南周刊】海南乡贤知多少?历代乡贤谱写传奇故事

海瑞故居里的乡贤塑像。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蒙乐生

  明清时期,在地方上普遍实行推崇乡贤制度。所谓“乡贤”,即地方上德行著称的人物。凡被尊为“乡贤”者,都各以德行纯美、风节高尚、文学拔萃、事功彰显等见著,他们居官为民,居乡利民,沾溉家乡,得到官民推崇,成为濡化地方崇德向善、尚义尊礼的榜样。

  民国时期,王国宪、钟衍林、唐品三等文化教育界人士,以及捐资助学和回乡创业的华侨,也为海南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们也是近代意义上的“乡贤”。

  在过去,乡贤是一个地方风气的正能量,即使是在今天,回放历史,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依然是当下感化人心的鲜活教材。

  当下返乡创业和从事公益的智识阶层,也是新时代的“乡贤”。

  海南周刊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琼州乡贤”专栏,希冀借此激励人心,改良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海南不是荒岛,而是一个英贤辈出、弦歌不辍的文明之岛。

  秦代太遥远了,汉代置郡,唐才设州,宋开府学,历代乡贤,筚路蓝缕,开启文明。及至明代,海南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中进士者有62人,中举人者有594人,因此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那时海南,乡贤显宦,星斗丽天。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广于天下为远藩,仕籍华秩已少,况琼于广又为远郡。成化二年秋,进薛公远为户部尚书、邢公宥为御史、丘公濬为翰林学士,皆在一月,恐虽天下望郡亦稀。”对此,时论称为“海外衣冠盛事”。

  海南乡贤知多少?

  这是海南文化盛事,乡贤传奇故事,也是华夏乡贤文化的传奇故事。

  唐宋以降,大量移民迁入海南,岛夷土著与内陆移民相互融合,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碰撞,这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大幅度的文教宣扬,使乡土海南人文蔚起。诚如苏东坡所言:“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斑斑然矣。”

  郡志记载:终宋一代,海南中进士12人,中举者13人。明初,朱元璋升琼州为府,尊儒兴学,文教大开,中进士62人,中举者594人。到了清代,虽然由于政治、经济等历史原因的影响而虽有减少,但本岛中进士和举人仍有21人和178人之多。

  进士和举人是乡村精英。这些海南乡贤,有第一个举人、苏东坡的学生姜唐佐;有从布衣到卿相,参与军机政务的丘濬;有明代清官,被誉为“南海青天”的海瑞;有被《明史》称为“岭南人士之冠”的唐胄;有被誉为“上接文庄,下启忠介”的“岭海巨儒”钟芳。

  这些通过科举进身的精英,仅是海南乡贤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品行高尚的落第举子和德冠桑梓的不第秀才,还有不通文墨但懂道义的走卒贩夫,他们是乡土社会平头百姓称道的乡村贤能。因为他们,乡村跨越狭隘地界,成了文明礼仪之乡。

  虽然海岛远离内陆,但郡县史志记载的乡贤很多。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志一》宋、元、明“名贤”条记载:宋代,有姜唐佐等名贤7人;元代,有蔡微等名贤3人;明代,有唐谊方等名贤104人;清代,截至道光年间,也有名贤5人。

  那是载于府志的“名贤”,不包括《卷三十五》“人物志三、四、五、六”的“忠义”“孝友”“儒林”“文苑”。既然有州府“名贤”,当然也县级“名贤”。民国《琼山县志·卷四·建置志一》记载:乡贤祠祀历代乡贤姜唐佐、陈孚、蔡微、唐谊方等53人。

  姜唐佐,海南琼山人。宋元符二年(1099)寻师求学,苏东坡“甚重其才”,赞其文“文气雄伟磊落,有中州气概”,赠联“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予他。姜唐佐不负厚望,夺魁科场,首破天荒。苏公祠陪祀的有两牌位,其中一个就是姜唐佐。

  陈孚,海南琼山人。《琼山县志》载:陈孚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得第,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后多甲科,始于陈孚,被祀为琼州府乡贤。

  蔡微,宋学士蔡襄后裔。通经史,善文辞,知县李思迪称赞蔡微的文章海南士子未能及,曾纂《琼海方舆志》。

  上文首推“首破天荒”的姜唐佐,次点“始启甲科”的陈孚,继提以文章著述赢得盛誉的蔡微,是因为他们率先在乡土海南的历史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反哺这方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正是无数乡土海南先贤的努力,创造了灿烂的宝岛历史文明。

  文化古村与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乡土历史的文明标杆,是连接故园、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千百年来,多少海南乡村精英,他们或求学,或执教,或游宦,或经商,或客居京华,或远走南洋,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最后终会叶落归根。故乡培育他们,他们回报自己的家乡。

  古代琼州有闻名遐迩的四大文化名村,分别是海口市的攀丹村、金花村、文山村和三亚市的水南村。四大古村诞生了丘濬、海瑞、唐舟、唐胄等诸多乡贤,他们以文化事功为乡民树立榜样,成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为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数百年来为人称道。

  攀丹唐氏,始祖唐震,宋末迁琼,落籍“番诞”。立村于始,唐氏建“唐子藏书楼”,经书数万卷;立攀丹义学,教弟子习读。明代科考,攀丹唐氏有6名进士,其中有2对父子进士。如此衣冠礼乐,名宦蝉联,不仅在琼岛绝无仅有,就是纵观全国,也不多见。

  有明一代,攀丹唐氏,崇文重教,丹桂飘香,冠绝琼州,声名远播。丘濬、王佐、海瑞等名贤,均出于唐氏门下,因此赢得“天下无双唐氏,琼州第一攀丹”的美誉。据统计,唐氏子孙任提学、教谕、训导者就有42人之多。先贤造福桑梓,不愧为教育世家。

  攀丹英贤,感人至深。唐震乃南宋名宦,“父子修圣贤之学,兴礼教以化黎民,郡人曾立碑颂之”;唐谊方通经博学,称“榕树公”;唐舟清正廉明,归里“无担石之米”;唐胄官至户部右侍郎,曾用20年时间,修成首部郡志,《明史》称其为“岭南人士之冠”。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琼山不知培育了多少乡贤。他们在州府书院勤苦习学,十年寒窗,三更灯火,从那起步渡过琼州海峡,沿着“学而优由仕”的文化阶梯,在京城圣殿扬眉吐气。古村金花,一里三贤,丘濬、海瑞和许子伟就是诸多海南士子的杰出代表。

  丘濬、邢宥与海瑞,同为海南“一鼎三甲”。三人中邢宥出仕最早,但也乡愁最浓。邢宥有诗“老来肌骨怕寒侵,无夜家园不上心”,幸得落叶归根。丘濬却没这么幸运,几番“乞休”不允。闻道邢宥去世,丘濬悲痛欲绝:“故人老死我何堪,眼泪汪汪望海南”。

  虽然丘濬贵为卿相,位极人臣,名满天下。但是这位海南乡贤,“白头倦值文渊阁,清梦频归学士庄”。荣华富贵,难慰乡思;客居京城,他《客中对月》:“万里思归客,伤心对月华。愿凭今夜影,回照故园花”。丘濬愁肠百结,后来逝于北京任所,魂归故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2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