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陵水三十笠成就黎村的旧忆新梦 古树修竹成风景

移动版    时间:2016-02-02 08:27

 

陵水三十笠成就黎村的旧忆新梦 古树修竹成风景

 田洋之中绿荫环绕的三十笠村。

 大美陵水·田园乡村

 陵水,是一个黎族自治县。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潜藏着无数个安静美丽的黎族村落。

 三十笠就是其中一个黎族乡村,风景宜人,但黎家风俗近于失传,只能在怀想中追忆。

 古树修竹成风景

 三十笠位于陵水本号镇,是本号第一个文明生态村。

 远有群山衬映,近有园田小景,就是三十笠的景观大端。与海南许多农村一样,这个村种有很多椰子树和槟榔树,挺拔秀丽,独具高格,从群山、从农田处回看本村,一派风光旖旎。

 一条长长的村道把我们引入村中。此村被浓密的林木荫护,随处清幽静爽。由于打造文明生态村,各个角落都很洁净美观。

 三十笠的特色,是古树多。村中近农田处,是古树的聚集地,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一株一株,阵势颇为威严,投下浓浓荫影。村民在此设下长凳、棋台,闲时便来话聚。

 黎亚正是三十笠的村民小组组长。他说,村中有古树50多株,非远近村庄可比。有一株,甚为奇特,一年要落叶三四次,落完迅即复长。在我们看来,这些树多为榕树。但黎亚正说,这些树树种是什么,他也不清楚,只有村中老人知道它们的黎族话称谓。政府曾计划给此村古树确定名称、年龄,但没有实施。

 竹子是三十笠的另一大景致。村中院落外、空地上,都有挨挨挤挤的竹丛点缀,俊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私语。两指粗的黄竹俊秀葱翠,碗口大的甜笋竹遒劲傲骨,为村子增添了许多秀色。

 竹木,在村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场。有村民把一株株槟榔树干锯得长短相近,再加以编排,作为院落的围墙和“柴门”。也有人拿较细的竹子,横七竖八,编成篱笆,守住庭中花草。

 

 

陵水三十笠成就黎村的旧忆新梦 古树修竹成风景

 三十笠村村民在村中文化长廊含饴弄孙。

 三十笠的村名,就与竹子有关。笠,是竹篾编成的斗笠。黎亚正说,以前村中女孩出嫁,都会戴着它。相传村中有位老人,因为残疾,无事可干,只好每天编斗笠。村名可能与这位老人的故事有关。但为什么叫三十,就不清楚了。

 远逝的黎家风俗

 如果没有事先告知,外人很难看出三十笠是个黎村。从祭祀陈设、民居、服饰到风俗,这里和汉族村庄都没有什么差别。除了老人之间用黎话,人们讲话说的也多是海南话。

 在过去,这里的黎锦纺制很有名气。身着红黑黎族衣服的妇女们,一针一线慧心织黎锦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染料,也是用自己种的植物精心制造的,这样才能把衣服做得称心如意。

 65岁的符有智告诉我们,在1980年代前,村民们都习惯穿黎服;但此后就逐渐穿得少了,直至平时再也见不到。至今,唯有嫁出去的女子给父母送葬时才穿;其他节庆、祭祀都不穿了。

 根据习俗,送葬时,回到娘家的女儿不仅要穿黎服,不许绑头发,还要在后腰中间绑个竹蒌,用于放香火。不是女儿的送葬妇女,也要绑竹蒌,不过不能绑在正中间。所用竹蒌并不大,平日妇女耕种也会戴着它,用于随处捞些鱼虾,等等。

 

 

陵水三十笠成就黎村的旧忆新梦 古树修竹成风景

 三十笠村是黎族村庄,处处散发着民族风情。

 有丧葬的规定,自然也有嫁娶的习俗。姑娘在出嫁当日,必须在太阳落山后才能出门。嫁出后,要连续回娘家省亲三次。从出嫁第二天起,第一次回娘家过一晚,再回婆家过一晚;紧接着又回娘家过两晚,第三次过三晚,如此,才算正式过门。符有智说,这些习俗有什么涵义,已经不知道,这一套如今也没人管了。

 村中多数人既会讲黎话,也会讲海南话,但平时还是海南话讲得多。黎亚正有点叹惜,村中后辈已经不会讲黎话了,但还会听;再下一辈,可能连听都不会听了。

 如今村中没有人织黎锦,但每家每户都留了两套压箱底。符有智的老伴就保留了一黑一花两套,是粗布料制成的,色彩较为暗淡,与汉族的追求不同。应我们的请求,阿婆带着腼腆羞涩的微笑穿上了黑色那一套,倚门伫立。这时,粗犷的黑色瞬间显出它鲜明的美,阿婆的神情,也仿佛回到出嫁的少女时代……

 良田上的梦

 三十笠的农田,既美丽,又壮观。广袤的田野上,齐刷刷一人高的玉米像海一样铺向远方,极目之处,便是黛色群山。整个田野,因为玉米抽穗,灿成金海。

 农田,寄托着村民们生活的美梦。符有智记得,“文革”中,村里凌晨四点就敲钟下田,夜里还要加班,为的就是一口饭。

 如今的生活不同往日,但实现美梦,并不容易。黎亚正说,前数年,村民们发现种西瓜赚钱,就一哄而上,等发现不赚钱了,就没人种了。两三年前,这股风气吹到玉米上。

 这种金灿灿的玉米,有很动听的名字,叫“金包银”,又叫超甜玉米,是美国品种。产量2000斤每亩,比常见糯米玉米要低,但因为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

 

 

陵水三十笠成就黎村的旧忆新梦 古树修竹成风景

 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三十笠村,环境优美、村道整洁。

 超甜玉米从长成到收割,要经历80多天。若不请工,每亩成本是1000多元,请工,则超过2000元。去年同期,这种玉米收购价是2元至3元每斤,村民希望它在今年能维持在这一水平。

 但目睹了农民种田的兴衰,黎亚正对玉米的前景保持了谨慎。“有人在外打工赚了一两万块,就回来包两亩地种圣女果。亏了,还得往外跑”,他感叹,农民种田命运无常,“单打独斗,赚不了钱。最好是政府出面,组织‘企业+农户’,有资金、技术,有固定收购,才能有发展。”

 过了春节,玉米就将全部上市。此后,是春种水稻,夏种水稻,再到冬季瓜菜,一年的轮回走完。而下一次的冬季瓜菜,是否还是超甜玉米,就要看今年的行情了。但无论如何,三十笠村民的梦,还是寄托在这美丽的田地上。

 链接

 三十笠村,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为黎族村,亦是美丽乡村。

 面积300余亩,人口217人。

 村中风景宜人,有较多古树。曾有浓厚的黎族风俗,但少有流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3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