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万泉河水清又清: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来

移动版    时间:2016-02-13 08:48

一九六四年十月八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观看《红色娘子军》,并与演员合影。

 一九六四年十月八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观看《红色娘子军》,并与演员合影。  

1964年8月,赴山西大同下连当兵,白淑湘在练习射击。

  1964年8月,赴山西大同下连当兵,白淑湘在练习射击。  

《红色娘子军》第六场活捉南霸天。

 《红色娘子军》第六场活捉南霸天。  

1964-1965年,李承祥、王希贤、白淑湘和赵汝蘅在排练场上。

 1964-1965年,李承祥、王希贤、白淑湘和赵汝蘅在排练场上。

  2012年11月,由现任团长、第三代琼花扮演者冯英带队,中央芭蕾舞团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隆重献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海文化广场再次响起了“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优美旋律,上海观众也又一次被美丽的海南风光、精湛的舞蹈编排深深打动。而这样一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又经历过怎样的风风雨雨呢?

  最初选材“巴黎公社”

  1958年起,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天鹅湖》等一批欧洲的古典芭蕾舞剧,相继由新中国的芭蕾舞演员搬上了舞台。

  1963年底,北京舞蹈学校在天桥剧场首演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恩来总理来观看演出。他看了以后很高兴,但在接见演员时又提出新的要求:“从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建校开始,你们搞芭蕾差不多10年时间了吧,已经演了好多欧洲的古典剧目,都是排别人的节目。你们能不能自己搞些创作呢? ”

  周总理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芭蕾自主创新。但考虑到芭蕾这种形式毕竟属于西方文化,一下子表现中国人的题材可能有些困难。周总理设想应该有一个过渡,创作革命题材的芭蕾是否可以先搞外国的,比如“十月革命”或者“巴黎公社”这样的题材。

  于是,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召集舞蹈学校、舞蹈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开会,讨论到底搞什么题材?

  大家只看过故事片 《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觉得芭蕾搞“十月革命”题材很难。 “巴黎公社”的形象资料也很少。大家讨论以后,觉得外国革命题材要搞成一个完整的芭蕾舞剧太难了。有的创作人员提出:“要不,还是搞一个中国的吧。 ”

  之前几年,北京舞蹈学校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曾经排练过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鱼美人》。虽然是民族舞演员来演的,但里面也吸收了很多的西洋芭蕾舞剧的创作方法。

  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搞 《王贵与李香香》,故事很简单,有特点,而且里边有爱情。但是大家认真考虑后又觉得只是两个农村男女青年感情往来,场面做不大。

  林默涵提出来一个想法,把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改成芭蕾舞剧。因为那个戏人情味比较浓。一个彝族女儿有了两个父亲,一个彝族的父亲,一个汉族的父亲,有感情纠结,有在不同时代父女经历分离隔阂又相聚在一起的曲折情节。

  有人提出更革命的,比如说《红岩》,塑造江姐、许云峰的英雄形象。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你不能老在白公馆渣滓洞里跳芭蕾舞啊!艺术效果可能不太好。往往在监狱那个地方,人都受过重刑的,他跳不起来的。芭蕾舞也不能太脱离生活。”

  当时,电影《红色娘子军》刚刚在国际上得奖。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责任重,妇女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娘子军连歌响彻云天,家喻户晓。

  北京舞蹈学校编剧李承祥提出改编这部电影,他认为:首先,这个故事很感人,正面人物非常鲜明,琼花、洪常青啊;反面人物就是南霸天、老四,这几个人物写得非常好。与过去红军时代、抗日战争时代的军队题材不一样,这个娘子军以女性为主角,很适合芭蕾舞,因为芭蕾舞以女性舞蹈为主。第二,如果改编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两个父亲一个女儿的三人组合,芭蕾舞表现就很困难。简单说,俩老头跳芭蕾舞,就没有太大的余地。第三,《红色娘子军》地域特色特别好,海南岛热带风光好,红棉树、五指山、万泉河,舞台上的背景都特别漂亮。

  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4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