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城镇化 主打风情牌
原标题:琼海城镇化 主打风情牌
渔船起航,出海作业 陈如娅 摄
潭门发展日新月异 蒋聚荣 摄
潭门渔市
一首传唱至今的“万泉河水清又清”,一支飒爽英姿的传奇队伍“红色娘子军”,一座面朝大海拔地而起的博鳌小镇……“田园”、“城市”,“历史”、“现代”,很多看起来在含义上有些相反的词汇,却在琼海这片1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令人惊叹的和谐统一。
从2013年提出“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短短一年多时间,琼海下辖的12个镇已经有6个镇完成风情化改造,余下6个镇正在启动规划和改造,“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正让琼海变得越来越美,让琼海人变得越来越富。
农民不用再“弃农进城”,市民又可在家门口坐享田园生活。那一个个人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乡镇,正在迅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迫不及待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
从“会议小镇”到天堂小镇
提起琼海,博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甚至让人最先想起的地方。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选址博鳌,让这个原本地处海角、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迅速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借助博鳌论坛这个“大品牌”,加上论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和大集团、大企业的强势介入,博鳌成了名副其实的“会议小镇”。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博鳌的发展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它的崛起属于被动的顺势而为,并没有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没能带动城乡的一体化。
2012年琼海市投入2500多万元,把博鳌纳入了琼海新型城镇化的大局,对博鳌进行了风情小镇的改造,将毗邻博鳌的朝烈、美雅等5个自然村的乡村特色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连片开发。
凭海临风,背靠鳞次栉比的五星级酒店,坐在临海的酒吧一条街体会“海的故事”;在乡野的竹楼、荷塘、绿道,融入满眼绿色的田园诗意。博鳌真正成为了田园与城市、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的“天堂小镇”。
导游、高尔夫球童、游船驾驶员等新职业在博鳌迅速兴起;农家乐、田野餐厅、青年旅社也在博鳌的乡村遍地开花。
千年潭门古渔港换新颜
提起琼海,潭门绝对是眼下最热门的地方。2013年4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琼海市潭门镇考察,登上捕鱼船,与当地渔民亲切交谈。“习总书记的到来,确实是给潭门做了一个‘大广告’。”潭门镇委书记庞飞笑呵呵地说,“城镇化改造是让潭门‘飞起来’的‘翅膀’。”
潭门自古是渔港,“看天吃饭”就是潭门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写照。“风调雨顺,一次出海,发家暴富的有。赶上天灾,船毁人亡,倾家荡产的更比比皆是。从潭门出发到西沙、南沙,甚至去到比曾母暗沙更远的海域;驾着小船,手捧一本‘更路簿’,与天斗、与海斗、与鲨鱼斗,这就是潭门人的‘闯海’。”镇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说起潭门的过往感叹不已。
就在2012年启动城镇化改造前,潭门还是一个破败的小渔港。但在政府决定把潭门打造成“渔业风情”小镇后,这里似乎一夜变了天地。“我们修通了连接博鳌的潭门大桥,让过去几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了5分钟;整修、硬底化道路,对街面进行立面改造,凸显潭门的渔港风情和文化味道;充分利用资源,扶持建立从原料、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庞飞说。
随着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潭门人对发展充满了信心。到2013年底潭门的贝类工艺品商店从之前的35家发展到310家;镇墟铺面从100多家发展到456家,形成了海鲜一条街、旅游工艺品一条街。“产业发展太快了,自己都想不到。现在,潭门的海洋经济产业园里有130家工厂从事海洋产品的深加工,以前一年的产值不到1亿元,现在一年的产值有30亿,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工艺品集散地。铺面月租金猛涨到15000元以上。2013年新增从业人员总数达1.5万人,其中7000多名是本地外出打工人员回流当地。”更令庞飞高兴的是,“我们这里的老板都是本地人,不再是为人打工!”
随着附加产业的发展,传统的海洋渔业也在千年渔港潭门翻开了新篇章。今年潭门镇新造了500吨级渔船27艘,丁之乐自豪地说:“以前最大的渔船也就200吨,现在潭门人实现了习总书记的嘱托,要‘造大船,闯深海’。”
不再手捧“更路簿”的80后
“更”是航海人习惯使用的长度单位,1更合10海里;“路”是指航船在海洋中行驶的路线;“簿”即指本子。“更路簿”是潭门渔民的“路书”,一代一代,用手抄本的形式传于后人,指点着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找寻生路。“更路簿”上记载了西沙和南沙绝大部分岛礁的位置以及岛礁之间的作业路线,关于三沙主权归属的证据,其实只要一本“更路簿”。
“在很多打了一辈子鱼的老船长心里,守住祖宗传下来的‘更路簿’,就是守住了祖国的海岛。”1984年出生的王振忠,也有一本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年代留下来的“更路簿”。但是他并没拿着这本路书出海,而是开了一家叫“更路簿”的海洋工艺品店。
2012年底王振忠94岁高龄的爷爷,把他从北京叫回了潭门。“家里世代捕鱼,爷爷是潭门不多的几位还健在的老船长中年龄最大的。他深知闯海的凶险,所以叫我这个家里的‘独苗’不要下海,而是去北京读书。可2012年爷爷突然叫我不要再做‘北漂’而是回潭门发展。”
虽然不再手捧“更路簿”出海,但是王振忠心中也一直有一个远航的梦,有着一种对海洋文化的情怀。“爷爷叫我回乡创业,我就选择了做海洋工艺品。每一件作品我都希望能反映出潭门的特色,我们的木雕捕捉的是老船长们的神态,我们的贝壳作品也都体现的是潭门悠久的海洋文化底蕴。”今年9月20日,王振忠的第二家分店即将在北京开张,“在现在的环境下,很多潭门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带着新的思想、新的思维给潭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我们不再像祖辈那样拿着一本‘更路簿’、一个指南针,摇着木船走遍南海,但我们会让潭门的精神和文化走出去,比祖辈们走得更远。”
·后记·
琼海的精气神
不仅博鳌、潭门有着特色风情,中原的南洋风情小镇、万泉的水乡风情小镇、塔洋的古邑风情小镇等6个镇,都已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变成了安居乐业的乐土。紧接而来的,还有今年着手打造的阳江红色风情小镇、会山苗族风情小镇、大路农耕风情小镇等另外6个镇的改造升级。届时,“红色娘子军”的家乡,也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的谋划中,要把1700多平方公里的琼海打造成为一个大景区,把游客引到千家万户,推进农民就地就业,真正实现农民的角色转换。
琼海的面貌,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琼海的气质,一直没有改变。从当年的红色娘子军的保家卫国,到博鳌亚洲论坛的落户,再到如今的就地城镇化之路,就像符宣朝说的,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经济建设时代,琼海人都敢于奋斗、敢于争先、敢于胜利。
【预告:琼海的风情小镇有哪些好吃、好玩、好买?在琼海的乡镇如何享受到最地道的田园风光?本报将在下周一(15日)的旅游周刊继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垂注。】
- 文化中国行丨六尺巷:“礼让密钥”背后的秘密(2025-01-20)
- 美味鲜果忙推送 特殊油墨在发光 鄂企“链”出更大朋友(2024-12-22)
-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申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11-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2024-09-27)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