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你知道“海绵城市”吗?海口探索建设改变逢雨常淹问题

移动版    时间:2016-03-05 08:16

  海口:海绵城市的理想与现实

你知道“海绵城市”吗?海口探索建设改变逢雨常淹问题

  ▲市区部分路段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现象严重。(资料图)

你知道“海绵城市”吗?海口探索建设改变逢雨常淹问题

  ▲部分自然水系被分割,导致水质恶化。(资料图)

你知道“海绵城市”吗?海口探索建设改变逢雨常淹问题

  ▲“逢雨必涝”的现象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存在。(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城市“逢雨看海”现象屡屡发生,来自防汛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已有154个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因此,打造“海绵城市”迫在眉睫。2015年10月9日,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北京表示,国家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16个“海绵城市”试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决策部署。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在这一领域,海口已做好了相应准备工作。早在1月份,海南省政府就出台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结合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推进下凹式绿地建设”,全力打造“海绵城市”。

  8月20日,海口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海口市“多规合一”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以“最优先”原则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空间。通过“海绵城市”的创建、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地下空间的充分使用,最终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市域一体化空间布局。

  9月21日16时,海口突降暴雨。由于瞬间降雨量太大,导致多条路段积水。9月22日下午,海口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主要领导的指示部署,要求以“双创”为契机,综合施策,长短结合,全市上下共同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海绵城市创建,海口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光明

  A

  硬地铺装减弱地表渗透能力

  知名水文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教授林炳章指出,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目前面临“一下雨就涝,没有雨就旱”的尴尬局面。出现城市内涝,地面硬化是重要原因。

  今年“全国土地日”前,海南省高校第四届“国源杯”课题研究策划大赛上,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三名大学生黄凡、杜安琪、王佳琦,在学院黎兴强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海绵城市的内涵、现状与发展路径——基于海口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的课题论文,并在第四届“国源杯”课题研究策划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黄凡等人的调查显示,伴随着城市的快速

  发展,海口市区内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现象严重,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却相对减少。海口中心城区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等水文要素发生变化,地表径流大幅度增加并超出排水系统所能承载的流量系数,导致了城市内涝等一系列城区自然水文循环问题。

  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黎兴强介绍,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影响着降雨径流。地面硬化后大量天然可渗水地面成为不透水的硬质地表面,降雨后原本可以被自然地面吸收、渗透的“损失水量”大大减少,大部分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地面硬化同时使汇流时间缩短,径流系数加大,排水压力也就加大。

  B

  自然水系受损降低蓄调功能

  海南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王永胜博士介绍,历史上海口城区面积五分之一是水面,建省初期海口主城区内仍有大量的湖泊、河沟、池塘和低洼湿地。台风暴雨时,起到蓄水作用,形成了自然排水系统,很少出现内涝。

  黄凡等人的调查显示,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海口市现存河流水系人为侵占严重,很多河沟、湿地及水塘被填筑。海口市主城区的河网水系中,除五源河、南渡江东岸和美舍河上游部分为天然水系外,其余水系均受到人为改造和重新塑造。由于城市道路网的不规范建设,致使一些天然河道被阻塞,

  严重影响了河网水系的连通性,导致水系淤积、流动不畅、水质恶化等问题。如秀英沟、板桥溪、西崩潭、白水塘,海南大学内的东坡湖、西湖等水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鸭尾溪,被和平大道、海达路等截断,除和平大道以西部分与横沟河连通外,一些河段基本上处于死水状态。

  随着部分自然水系被分割、湖泊被填占,其原有的蓄水调洪功能大幅下降。因此,大自然只能在城市里重新形成新的排水系统,低洼道路有可能变成蓄水池,从而形成内涝。

  C

  逢雨常淹的海甸岛与白水塘

  每逢台风,三面环海的海甸岛总是成为内涝重灾区。记者了解到,去年海口市市政管理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海口市海甸岛、盐灶片区内涝问题研究报告》,由此可见海甸岛内涝问题之严重。

  黄凡等人的课题小组分析认为,海甸岛的内涝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不能适应汛期中的强降雨量。由于多年来缺乏管理,管渠排水能力下降,很多排水管沟没有得到有效清理,排水能力下降。其二,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大面积采用硬地铺装,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地表径流量增大,排水压力大。同时,在海甸岛建设过程中,原来与大海循环系统相连的河流系统或截断或消失,失去了自身的调蓄作用。

  海潮的“顶托”也是造成海甸岛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海甸岛地势较低,每逢台风暴雨天气,受海水潮位上涨的影响,海水倒灌进入排水沟,沟内积水不断汇集、增多,由于没有排泄口,就涌出地面形成积水。

  清华大学环境学博士后张信芳认为,填海形成的土地地势较平,缺少排水压差,一

  旦遇到天文大潮,加以台风等叠加,排水难度很大,为此,他呼吁,要十分珍惜和保护河口和海岸湿地等宝贵生态资源,给自然更多休养生息空间。

  白水塘片区积水问题由来已久,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课题小组实地勘察认为,白水塘地区除了排水设施建设上的不合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土地过度开发,从而影响了自然调蓄能力。

  海口市排水管理所所长黎军介绍,白水塘至沙坡水库有一条5.2公里长的明渠疏导积水,目前该地区正在建设一座抽水泵站,明年泵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椰海大道交汇金福路景山学校门前路段积水情况将得到很大改观。

  据介绍,海口市自2014年编写《海口中心城区20个积水点排水工作预案》以来,城市积水路段的日常维护和改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个积水点全部按照预案进行排水改造。今年安排的6个道路积水点改造项目,9月初已基本完成,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经过9月15日特大暴雨的洗礼,证明这些积水点改造已达到预期效果。

  D

  “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省住建厅厅长丁式江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地解决我省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应科学谋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5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