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门:兴业正当时,七千游子归
本报嘉积7月14日电(记者苏庆明 特约记者王仪)从香港、北京、深圳、海口、嘉积……在外务工的潭门人纷纷回来了。在琼海市潭门镇,一年多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百业旺,吸引了7000多名外出打工人员回流就业。他们在家门口打工或创业,改变了人生轨迹,并用新理念反哺家乡的建设。
潭门村支书王书南介绍,该村从外地回来经商务工人数有150多人,“他们原来大都是在外做小生意或打工,现在既然家门口都有钱赚,谁还想出去呢?”
这其中就有村民郑坚的两个儿子。他的大儿子郑在喜、小儿子郑在兴曾在深圳合开一家工艺品店。2013年初,借着风情小镇建设东风,郑在兴率先回来,在镇上开了一家海鲜酒楼,生意红火。随着贝类工艺品店在潭门全面飘红,郑家也决定开一家同类店铺。在诱人前景的召唤下,郑在喜去年年底也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同经营酒楼和店铺。
潭门镇镇长杨峻表示,这一现象归因于潭门打造南海渔业风情小镇的重要成就:特色产业兴起。他说,在延续历史悠久的海洋捕捞业的同时,潭门的旅游业开始抬头,海产品工艺加工业正在成为新的产业支柱。据镇政府提供的数据,以贝类加工为主的海洋经济产业园区,产值由过去的每年1亿多元迅速发展到2013年的24亿元;贝类工艺品商店从之前的35家发展到现在的310多家,商店每月纯收入由原来5000元左右增至现在的10万元左右。
如今行走在潭门镇上,可以看到许多新店铺正在兴建中。符永佳的工艺品店就是今年3月开张的。小学移居香港、当厨师多年的他也是潭门村人,今年26岁。在自己的工艺品店里,他边听音乐边说,香港的工资虽然不低,但消费水平高,工作很累,回乡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顿。
潭门镇委书记庞飞介绍,城镇化的成功为年轻人返乡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们则用新理念回馈城镇化建设。30岁的王振忠曾是北漂歌手,如今回到家乡潭门开了家工艺品店。他说,尽管产业很发达,但多数店主的品牌意识淡薄,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表率。因此,他坚持做自己的原材料加工厂,并请香港知名设计师参与产品设计,凸显潭门“更路簿”文化传统。
“新型城镇化让本地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越来越多人回流则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贡献了人力资源。”庞飞说,“这是潭门发展的历史性时刻。”
短 评
人的城镇化重在抓就业
琼海潭门7000人回流就业的背后,是打造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的发展、创业、就业新机会。有了这样的产业支撑,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就具备了坚实基础,造福百姓、改善民生就有了充足底气。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是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吸引外来游客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农民当地就业、就地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随着潭门特色产业的兴旺,创业就业机会呈爆发式增长,吸引了众多本地人回到家门口捞金。这就走上了以人为核心的正确轨道,表征着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这样的城镇化,才能让海南人真正“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
- 美味鲜果忙推送 特殊油墨在发光 鄂企“链”出更大朋友(2024-12-22)
-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申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11-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2024-09-27)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24-09-22)
- 湖北骄傲!武汉首位!刚刚,他当选了奥斯卡奖评委!(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