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聚焦国企改革配套体系 11项配套外仍有多项待公布

移动版    时间:2016-03-16 20:29

FM

  【封面故事】顶层设计 市场之力 全球视野

  国企改革这三年

  顶层设计

  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2015年9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再到2016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国企5项改革试点,三年间,历经酝酿、制定、行动的艰难过程,国企改革今年将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2016年是国企改革落实年:

  总理报告明确开启国企改革5项试点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国有企业改革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2016年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将外界认为国企最具市场化特征、且最具争议性的员工持股,列入了最先开始的5项改革试点。

  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明两年,将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

  试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采用的稳健式改革路径,也是一项改革开启的现实标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五项试点,均可在此前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十项改革试点”中觅得踪影。2015年12月11日,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将在2016年推进的“十项改革试点”,具体包括: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的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试点。

  试点从哪些企业开始?试点数量多少?

  根据2月25日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的“十项改革试点”媒体通气会上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的介绍,每项试点将选择户数不等的企业推进,以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为例,计划在中央企业层面选择10户子企业,并指导各省市分别选择10户企业开展。

  上一次集中推进国企改革试点工作还是在2014年7月,彼时,国资委在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选择了8~9家央企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派驻纪检组试点。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十项改革试点”与第一批试点相比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重点更加明确,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二是在供给侧改革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将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列入了试点内容,尤其是兼并重组的试点,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另外,记者对比发现,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国企改革试点工作的表述,与2016年改革试点的表述明显不同:此前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试点工作的表述分别为“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而今年的试点表述不再用“推进”,而是改用“落实”。

  从“推进”到“落实”的用词变化,可以看出,中央对国企改革已全面提速。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表示,2015年是国企改革方案制定年,2016年是改革落实年。

  国企改革采用“1+N”配套体系:

  11项配套之外仍有多项待公布

  2016年的国企改革落实年,来之不易。

  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直到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发布,间隔了将近两年。

  对此,有人抱怨说国企改革进程太慢了;也有人认为,这正体现了国企改革之艰难,毕竟国企已在原有机制下运行了几十年,对比来说,两年的酝酿期并不算长;也有人据此推测,顶层迟迟不动手,也许是要对国企改革有大动作。

  《决定》对于国企的现状描述是“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相应的对国企的改革要求是“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改革目标是“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决定》公布之后,各方期待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却迟迟未能出台。直到2015年9月,《指导意见》发布。当时的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介绍说,《指导意见》是由国资委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和反复听取各方声音,历时近两年起草发布的。

  《指导意见》是此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推进国企改革还需要若干与之配套的分项改革实施方案,形成“1+N”的系列文件体系。

  在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中,作为顶层设计方案的“1”出台后,“N”的进展要迅速得多。据公开资料显示,与《指导意见》相配套的11个文件已经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近日表示:目前其他相关配套文件也基本成熟,“1+N”文件体系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外界普遍认为,从已出台的文件中的表述来看,国企改革将继续沿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行,监管层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从“管资产”过渡到“管资本”,企业层面则要继续推进公司制改革,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国企的活力。

  市场之力

  市场化,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市场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年来,国企层面不断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通过对国资委的职能定位的变革——从“管资产”变为“管资本”, 从根本上通过资本的规则,实现国企机制上的市场化。

  根除国资委的行政尴尬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指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看来:“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而这也正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稳妥有序地推进。”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被国资委列为2016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的第三项。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一字之差,却涉及各级国资监管部门的自我革命。

  以国务院国资委的设立为例,这个成立于2003年,整合了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经贸委、财政部、中组部等多个部门部分职能的正部级特设监管机构,解决了国企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等原有的监管弊端,迈出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第一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6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