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就地城镇化,琼海如何做到的

移动版    时间:2016-03-21 20:07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长篇通讯《不砍树 不拆房 不占田———琼海就地城镇化》。文章指出,琼海的“就地城镇化”就是小镇风情化、田野公园化、村庄景点化,打造“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境界。(3月27日《海南日报》)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53.7%,城镇人口由1.7亿,增加到7.3亿,增加了5.6亿。乡村人口从最高值的8.6亿,下降到2013年的6.3亿,减少了2.3亿。城镇化功不可没。

  必须看到,城镇化一路走来,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需要转变和完善的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是,很多地方存在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现象。由于强迫农民上楼,不少村庄从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其中一些做法是: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实现“以地生财”,使得一些有山有水的农村再也“看不见山,看不见水,只看得到高楼”。那些农民们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去谋生。农民到城市去谋生,在为城市提供了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增加,当然,为农村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城镇化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推进和实施城镇化,也必须坚持“人”这个核心,尊重自然历史规律。通俗地说,就是让农村人不出农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条件。诸如迁村腾地、大拆大建,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而城镇化,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这都不是真正的城镇化,甚至是走偏了的城镇化,与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相去甚远。

  回头看看琼海的“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成果:小镇风情化、田野公园化、村庄景点化;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农民不必“离土离乡”,在家门口打工,在家门口同样能挣大钱,同样能致富,的确让我们长了见识。这样的城镇化,不仅广大农村人向往,恐怕城里人也羡慕。这样的城镇化路径,哪一个农村人不期待?如果每个地方的城镇化都能像琼海这样,不仅能让农村小康提速,还能化解很多城市问题、社会问题。

  2013年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城市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实际上是对城市建设和“城镇化”的一次科学性“顶层设计”,也是城市建设和“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如今有了琼海“就地城镇化”这个好样本,就应该推而广之,让“琼海模式”成为“全国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6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