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那年我学开车》描绘洛丽塔式生命之谜(图)

移动版    时间:2016-03-24 08:47

《那年我学开车》描绘洛丽塔式生命之谜(图)

  “那年我学开车时,我们经历了什么?”5月15日至24日,荣获普利策戏剧奖的经典作品《那年我学开车》在鼓楼西剧场上演。作为一部女性视角的洛丽塔式话题之作,该剧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孩混杂着爱情、亲情以及隐秘回忆的青春,同时启发人们对家庭、成长、两性等复杂问题深入思考。该剧作者——美国著名剧作家、耶鲁大学戏剧系教授玻拉·沃格尔,也借此剧在中国首演之际来到北京,和中国观众面对面交流。今年9月,该剧还将在鼓楼西剧场进行二轮演出。

  开车隐喻情感纠葛

  《那年我学开车》是“鼓楼西剧场周年演出季”继荣获英国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的《丽南山的美人》之后推出的第二部“直面戏剧”经典剧目。该剧1998年曾荣获普利策戏剧奖,由美国著名女性剧作家、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教授玻拉·沃格尔创作,著名翻译家胡开奇翻译,美国导演李迈执导,李晔、张晔子等主演,曾为张惠妹、陶晶莹、萧敬腾等众多知名歌手填词作曲的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阿怪担任音乐总监。

  《那年我学开车》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从女主人公小贝成人后的自述徐徐展开,分段回忆青春期时代的她和姨父佩克之间情感的纠葛。剧名《那年我学开车》,不仅因为姨父佩克教小贝开车的情节贯穿始终,而且也是对两性关系的生动隐喻。对于中年男人而言,教开车是驾驭和控制的自信,是对汽车和女性两种情感的互相映射,是驾驶技能与性爱技能的同期启蒙,也是对在路上的自由和可能重新开启的青春的向往。对年轻女孩而言,学开车背后则隐藏着青春期的迷惘、渴望、学习、启蒙,其中有期待和依赖,也有恐惧和紧张;而长大之后的独立驾驶,则是青春疯狂之后的反思与回归。

  □主创采访

  作者玻拉·沃格尔

  我只写我的深刻体验

  《那年我学开车》的作者玻拉·沃格尔在美国戏剧界和教育界相当有名。她不仅自己创作出多部获奖作品,而且还培养出了多位普利策戏剧奖得主。沃格尔的创作主题不断探索和挑战当代人类的生存和精神现状,涉及各种争议性话题。她说:“我的写作不为主流文化所限,我只写我生活中的深刻体验。如果触及人们的心灵,那正是我的戏剧的意义所在。因为戏剧的意义就在于心与心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相遇,关注到平时我们所忽视的可贵之处。”

  5月15日,玻拉·沃格尔来到北京,观看了《那年我学开车》在中国戏剧舞台的首演。演出结束后,她称赞该剧“排演出了我心目中这部戏的样子”。玻拉·沃格尔表示,《那年我学开车》这部作品在美国已经上演过上千场,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有各种版本,“因为这部戏的上演,我收到过无数观众的回馈和感谢,比如一个美丽的女孩看完这个戏之后,希望能够单独和我待一会儿,她抱着我哭了,然后说她曾经经历的只是人生的起点,不是终点。还有一位观众开了7个小时的车,就是想要出现在我的讲座上。很多看过戏的女性,向我提到她们曾经的经历。我相信她们会成为更好的母亲,因为她们更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6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