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环保加工槟榔 “榔烟”散尽空气新(图)
原标题:琼海槟榔加工走上环保路"榔烟"散尽空气新
琼海长坡镇群众集资自建的槟榔加工厂采用电烤箱,告别了过去的乌烟瘴气。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去年这个时候从万泉河边过,咳个不停。今年重走这条路,空气好多啦!”候鸟老人李先生今年再次来到琼海,驱车在绿树环绕、空气清新的万泉河边,感叹今年环境的大不同。
今年槟榔加工的季节,琼海以绿色环保的高压蒸汽炉取代了传统加工土灶,这里不复往日“榔烟”四起的景象,蓝天碧树重现真颜。
“每年到槟榔加工的季节,不少游客、群众受到‘榔烟’的困扰,近几年愈演愈烈。”琼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符传富说,在群众呼吁下,在市场的倒逼下,在政府的支持下,节能环保型槟榔烘干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双赢”成效。
据了解,万泉镇沿万泉河边的1700余台烟熏灶在10月全部拆除后,万泉河沿岸“榔烟”散尽,空气清新。
不仅是万泉河沿岸,琼海其他乡镇也进行了槟榔加工绿色环保技术改造。据统计,琼海全市共建蒸汽炉94条生产线,标准型炉153台,取代了1.52万个土灶。
龙江镇副镇长何子成告诉记者,自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实施以来,该镇5000多个土灶被取代。“所有土炉灶将在今年底拆除并整治,引导加工户更新为环保型设备。”
居民们支持了,那么从事槟榔初加工者是否也乐意?
万泉镇西河村村支书黎燕颜今年推倒了自家65台传统型槟榔加工灶,投资170万元盖起了节能环保型槟榔加工厂。黎燕颜向记者介绍,转型后烘制槟榔产量大大提高,工人工作量减少,单位加工成本下降近一半,从长期来看,经济效益更高。
一些没有资金购买环保加工设备的农户也推了自己的土灶,他们打了另外一个“算盘”。文渊村村民王涛并没有投资建环保型槟榔初加工厂,但是今年也把自家的炉灶给推了。“每月工资4500元,比以前自己种槟榔、烤槟榔赚得还多呢。”原来,王涛算了算,给村里一座大型节能环保型槟榔加工厂打工更划得来。
(本报嘉积11月25日电)
加工者心声:不用背骂名 一样把钱赚
讲述者:王海县(琼海龙江镇海恒槟榔加工厂负责人)
以前我的槟榔作坊就建在路边,100多台烟熏灶烧起来,3米外就看不清人影。每年烘槟榔的时候,村里的人、路过的行人都会骂上两句,骂我赚的是“黑心黑肺钱”。
不过烤槟榔被熏得最严重的,还是我们烤槟榔的人。家里亲戚帮忙烤槟榔,钱是赚了,但身体也受不了。从家人的健康角度考虑,我也很矛盾,不希望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
今年我投资450万元,把槟榔作坊改建成了绿色环保型槟榔加工厂。村干部代表群众上门来感谢,说我办了一件好事,村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再不用背骂名了。
另外,我改建绿色环保型槟榔加工厂,不仅仅是因为家人邻居健康和保护环境,还因为白果的行情比黑果好,赚到的钱更多。用我工厂里的一位工人的话说:“老板,以后你可以不‘黑心黑肺’,一样把钱给赚了。”
(蔡倩采访整理)
记者手记:健康环保是槟榔发展多赢路
记得前两年槟榔收获季节,我们到屯昌、琼海等采访时,浓烟遮住了道路,烟尘刺鼻,车难行走,人难呼吸。如今,天朗气清,可以随意在乡村道路上停下,呼吸新鲜空气。
槟榔初加工技术改造,首先获益的就是加工厂的工人和周边的居民了。没有浓烟困扰,不再担心呼吸道疾病,也不再担心白衬衫会被染色了。
槟榔初加工技术改造,消费者也获益了。烟熏而成的槟榔干果,残留了炭黑等有害物质,舌尖上的安全堪忧。用电烘或者用蒸汽蒸,仅减少槟榔鲜果中的水份,味道还在,食用安全却是大大提高了。
当然,投资动辄上百万的技术改造,能够得到加工厂主们的支持,也在于他们从市场上嗅到了商机。多位槟榔加工合作社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技术改造,产能大大提升,成本大幅度下降,前期投入的上百万成本,两年内就能够回本。
最为重要的是,槟榔初加工技术改造,为海南槟榔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意识越来越深,健康环保是海南槟榔必经之路。
追踪溯源,这次海南槟榔初加工能够进行大面积的环保型技术改造,市场倒逼作用不可忽视。随着市场的开拓以及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追求,环保型槟榔更受欢迎,导致环保型槟榔的市场份额急剧上升,价格上也具有优势。
不过,海南槟榔走上健康环保之路,仅仅是技术改造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的完善。目前,我省槟榔干果卫生标准、生产标准均未出台,质量可追溯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要实现槟榔产业的健康环保,需要种植、初加工和深加工整个产业链条的合作,未来,海南需要加强与湖南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槟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 况昌勋)
- 专家建议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2023-05-27)
- 发遍全国的“上门强制枪毙”短信(2023-05-27)
- “星”光陨落汪海(2023-05-24)
- 美债“庞氏骗局”还能玩多久?(2023-05-23)
- 俄罗斯“献礼”(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