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分数VS等级分数海口家长热议中考评分改革
自2005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海南的中招考试等级分制度已经实施了8年。近日,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将考虑对全省中考考试结果的呈现方式和学科成绩等级划分方式作适当的调整,必要情况下中考成绩会使用原始分数呈现。对此,椰城众多学生、家长反映热烈,有的说原始分更能体现高中录取的选拔性和公平性,减少同分同星的录取现象发生;有的表示等级分能体现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对现有的中考成绩呈现方式进行改革。
家长:等级分制不如原始分透明
“这年头考重点高中比考大学还难。”家住海府路的王女士来海口十中接女儿放学。据介绍,她的女儿今年读初三,学习成绩一向优秀。但日前到校开班会被老师告知,重点高中近几年“同分同星”录取的竞争日趋激烈,她女儿考上重点高中的概率仅占50%左右,王女士不免担忧。
“我女儿学业上语文和英文成绩较突出,数学、物理一般。每回考试总分只算原始分排名会稍微靠前,但要是按现有等级划分,就没有突出优势了。”王女士表示,许多家长像她一样对现有中考等级分制的计分和星的计算弄不明白,觉得等级分还不如原始分透明。她认为“不模糊分数差别的设置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优劣”,也能给与她女儿相似的考生更多进理想高中的机会。
同样不理解等级分制的还有九中学生家长邓先生。邓先生孩子今年刚上高一。据介绍孩子在初中时成绩一直靠前,本应上重点中学,但分数换算却令孩子掉档。邓先生表示,他研究过中考等级分,“105分和104分仅差1分,却是一颗星的差距。7科中有6科都是13分、得两颗星,只要一科闪失,就面临着被淘汰,孩子和家长压力很大。而且这种算分方法弹性大,结果很不好预测。”
部分家长对目前各种加分政策也表示不理解。一位徐姓家长称,等级分制支持素质加分的设定增大了录取的水分,这对老实读书的孩子有失公平。一些考生通过加分,凭借“优势”上重点高中的几率要比其他水平相当的考生大得多,希望能重回使用原始分决定排名的考核标准。
学生:10门学科都要兼顾“亚力山大”
当前的计分方法使初三学生10门功课都要兼顾,大多数学生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这个问题。“本来钢琴想继续学下去的,但是要准备会考,时间实在太紧了,就先不学琴了。”市九中初二年级的王丹同学略有遗憾。她表示为了达到中考优秀标准,需要每科都学得不错,考得不错,确实感到“亚力山大”。
初三的王同学表示,随着中考越来越近,才感到10门课都要兼顾的压力。等级分要算分加星,平时学校能注重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素质课我们也欢迎、高兴,但现实是10门功课都要学好并不容易。对于用原始分来定成绩的说法,王同学说:“班里成绩好的同学更在乎一二分的差别,但目前加星等级分也很模糊,感觉上划档情况不好确定,我倒是挺喜欢算原始分的,简单清楚。”
教师:评分改革应多听听基层声音
海口十中退休教师吴老师对新一轮中考评定新规十分关注。吴老师说,“中考评分制度的改革一定要结合实际,要参照真实的社会反映和影响来做决定。从2005年海南中考改革推崇等级分制以来,看似对考生分数减少了强硬要求,但是实际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学生要想考进好学校,就必须自我要求10门功课都精益求精,不可有丝毫松懈,这样才可能得到足够多的分和星。”吴老师支持对中考评定进行新的改革,他认为等级分制并未对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水平要求更高。
“从老师的教学角度来讲,由于采取分数和星计算成绩不能准确地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个别老师对此也有意见。中考评分制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有关部门应多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在加分等敏感环节中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素质教育才行。”吴老师说。
教育部门:课改调整中求和谐
对于已经实施了8年的中招考试的等级分制度,为何要酝酿改革?海南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8年的实施,中考在操作上显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现行方案突出强调促进学生各学科平衡发展,但是,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特点是有差异的,过分强调学科平衡不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等级总分呈现考试成绩,不符合人们的理解习惯,且这种呈现方式缩小了分差,导致同分同星过多、录取时难以区分,致使退档多且退档后考生及其家长难以接受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都是促使省教育厅决定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的重要因素。
海南在反思中不断寻找可以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公平、和谐的标准。大众的声音给海南课改带来动力,有特色的海南中考计分制度如何贴近民声,更符合实际需要,更多发自内心的声音将给改革带来思路。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