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市大路镇年前集市年味浓 本地人与候鸟族同“赶大集”

移动版    时间:2016-04-18 20:03

 文\海南日报记者 赵优

 

 

琼海市大路镇年前集市年味浓 本地人与候鸟族同“赶大集”

 年关将近,琼海大路镇的集市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村民正在置办年货。杨全发 摄

 对很多人来说,过年时候,置办年货的首选是“赶大集”。

 “赶集”,对于老一辈的海南人,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赶大集”“买年货”更是老百姓最上心的一件乐事。不赶集算什么过年呢?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和人情味才是过年的味道。

 猴年春节前夕,琼海市大路镇上的集市红红火火。除了周边置办年货的村民,还有一些候鸟老人远道而来赶集。

 海南日报记者特别赶往琼海市大路镇“凑热闹”,感受集市里的淳朴“年味儿”,寻找那些渐行渐远的生活记忆。

 

琼海市大路镇年前集市年味浓 本地人与候鸟族同“赶大集”

 上一家专卖黄牛肉的牛肉摊。王德平摄

 三地同赶一集市

 天气渐凉,大路镇墟上遮天蔽日的藤萝雨树洒下阵阵叶子。落英缤纷之下,道路两旁摆满了摊位,鸡鸭鱼肉、瓜子花生等,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吆喝声叫卖声充斥耳畔。赶集的人们,提着满当当的年货,带着微笑,带着满足,带着喜庆。

 以前,村民居住分散,加之平时农活太忙,不可能天天上街去。需要买生活日用品或者销售自家农产品,都会在约定俗成的赶集时间,集中到乡镇街道,或买,或卖,或聚,或饮,或看,或娱……赶集,便由此形成。阳江镇农历初一和十五的大集,甚至能吸引琼海、定安、万宁这些周边地区的群众,成为商贸、文化的一次大交流。

 因为距离定安县黄竹镇只有15公里,长期以来,大路镇的赶集日就与黄竹镇分隔开来,轮流赶集。目前,大路镇仍保留着“隔天一赶集”的习俗,并因农历日期的单双数,分出大小集。

 颇有历史的赶集习俗,在上世纪60年代,竟被严严实实地控制住。

 “那时候要有证才能逛集市。”坐在镇墟上的茶店里,美容村党支书林明淦望着眼前热闹的赶集景象,陷入回忆之中。大路镇是农业大镇,当时的公社大队定下要求:人力要用在农业生产上,不能总是逛集市。随后,一道“每五天赶一次集”的硬性规定开始实施。要赶集,必须向公社大队请假,拿上许可证,而这天的劳动工分则被扣除。镇墟的老街上,两头都有人把守,查验许可证之后才准许进入集市。

 但人们的需求、交流和文化如何抑制得住?不过一两年,这个规矩便不了了之,大路镇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集市。

 

琼海市大路镇年前集市年味浓 本地人与候鸟族同“赶大集”

 一位老人家正在精挑细选海鲜。杨全发摄

 “三转一响”的稀罕玩意儿

 赶集一般在上午开场,平日里忙于劳作的农民会放下手中的农活,早早起床,收拾完屋子,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赶集去,一方面购买家里所缺之物,另一方面将家里的各种农产品及自制农具运到街上卖。时邻赶集日,外地商贩的物资和本地土货纷纷亮相于集市街头,从锅碗瓢盆到耕作器具,从衣物鞋袜到布匹棉被,从民间风味小吃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可谓百货云集。“琳琅满目任你选”,千百年来的乡土气息,在这里就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了五彩斑斓的民俗世界。

 聊起几十年前的赶集,已过古稀之年的黄龙雅顿时眉飞色舞,“以前赶集,穿梭于集市中的人群密密麻麻,热闹得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转一响”成为人们眼里的稀罕玩意儿。三转,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则是能听广播的收音机,“这些商品紧俏,谁家能买到那可不得了”。

 对于山村里的很多村民来说,平日里吃零食是件难得的事,唯有在赶集时,才会狠狠地“奢侈”一把。“一分钱能买10颗糖果,够吃好久啦!”75岁的沈世芬谈起孩童时期赶集的兴奋劲,脸上的皱纹也生动起来:集市上,传统的食材现做现卖,孩子们围在煎糯米粑的摊位前,盯着那糯米粑被热滋滋的油煎得两面金黄,一口咬下去,一丝甜甜的糯米香弥漫喉咙,来不及细嚼,就咽下去了。冬天里,姜汁糖是必须要吃的,辣辣的姜汁味道在嘴巴里热滚滚的,夏天呢,菊花茶是最时髦的饮料,甜滋滋的,沁人肺腑。

 当美食下肚,集市上的新鲜玩意儿则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方。以往,每逢赶集,各地商贩就陆续来到大路镇,选地盘、搭摊棚,甚至还有戏团前来抢占一席之地。沈世芬还记得,有人从南洋带回相机,从小孔里望去,街上的人们都倒着行走,逗得孩子们咯咯笑;有人拿着留声机,上紧发条,尖细的针拨下来,便流淌出美妙的歌声,人们四处张望,总寻不着这唱歌的人;流动的魔术师神秘地抽出一块红布,底下不知用什么撑着,孩子们瞪大眼睛等着看戏法,魔术师却转头卖起了膏药;外地来的耍猴人牵着猴子,孩子们寸步不离地跟着,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赶集中的年味儿

 每年年关,人们开始准备年货,这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

 村子远的,走到镇墟上就要两个小时,要是碰上下雨,鞋底上粘着厚厚的红土,得用木棍撬下来才能继续行走。到了镇上的集市已经人头攒动,大集上特有的喧嚣场景迎面扑来,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穿梭在街面上、集市里,仔细挑选爆竹、纸钱、香烛等,再买些柑橘、煎果、干鲜等,年货就准备得差不多了。在大路镇,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年糕。那时,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好米粉、糖水等,经过一系列程序,白花花的年糕就端上了蒸笼,热腾腾的蒸汽飘在屋里,温暖至极。

 孩子们想要去更远的嘉积镇赶集,则要向父母提前“预约”,缠磨好久,才能得到父母的应允。黄龙雅十多岁时,就和父母一起走路去嘉积,19公里的路程,要走上3个小时。每当走不动时,妈妈温柔地一句“就快到了”,总能让他重新燃起力气。嘉积镇上有乡下难得一见的各种玩具,木手枪成了黄龙雅最稀罕的新年礼物,“玩得可过瘾了,满足!”当集市逛完了玩具也拿到了,黄龙雅才感到腿累了,回去的路就显得格外漫长。

 如今,大路镇正将记忆中的赶集和年味捡拾起来,提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和老手艺活儿,搭建出年货一条街,让城里人“到田间买年货,把新鲜带回家”。它告诉我们,仍然有一些集市吸引着我们,去寻找记忆中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28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