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考核
“物种基因库”有了16年保护蓝图 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划定4大优先区域和8大优先领域
-本报记者侯小健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还提供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勾画了我省未来16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战略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目的是保护海南‘物种基因库’,力保海南生态安全。省政府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可以说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定海神针,将助推海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毛东利说。
生物现状
海南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
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物种,美丽的珊瑚礁,翠绿的红树林……共同构成了海南生物多样性的“乐园”。
“尽管海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居全国之首,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毛东利坦言。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邢巧说,因受人为因素和生物生存环境遭受破坏的双重影响,几十年间,海南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近几年海南遗失的农作物种类就达150多种。另外,外来物种入侵,也威胁着本土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我国发现的400余种外来入侵生物中,海南省就有200多种。
所有这些,给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
《计划》提出,力争用16年时间,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使生态退化区得到全面恢复,关键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得到保持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监管网络基本建成,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优先保护
黑脸琵鹭麒麟菜白蝶贝都在列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分区,实行分类推进是《计划》的亮点。”邢巧说。
《计划》突出生物多样性主导功能的恢复与保护,根据我省关键生态系统、濒危珍稀物种和特有种、重要物种遗传资源及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分布和功能特征,合理划分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有针对性开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化程度高、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过程的区域,应重点保护。”邢巧说。
为此,我省确定了全省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分别是:海南岛中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林生态系统,重要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各类重要遗传资源)、海南岛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主要保护对象为火山岩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常绿季雨林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近岸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及黑脸琵鹭、麒麟菜、白蝶贝等生物种类)、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主要保护对象为珊瑚礁、海草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重要水产资源、特有鸟类和重要海洋渔业资源)。
同时,我省还明确了8大优先领域,包括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与法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
保障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绩考核
《计划》提出,要成立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咨询,避免开发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对未履行服务承诺、限时不办、首办不力等行为实行问责。
资金投入方面,《计划》提出,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构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支出与财政收入增长的联动机制,统筹全省各类相关财政资金,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
(本报海口8月20日讯)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