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古迹保护工作怎能交给别人、交给未来?
隔段时间就能看见文物古迹破败的新闻,海口市文物局的“出镜率”也蛮高的,当然,“出镜率”高的还有这句话:“经费紧缺”。这也不足、那也紧缺,结果就是新闻报道中的“几十年未曾修缮过的文物建筑多达40处”。虽说有不得已的苦衷,但任由海口数十处文物古老建筑无声破败在历史的长河里,文物主管部门真的不会脸红吗?
面对海口鼓楼等遗迹没有保护好的质疑,网络赌博,海口文物局连续给出四个关键回应,一是曾委托人帮忙照看或代为管理,但托管人离开了;二是没有管理机构的文物古迹应归属到辖区的基层单位,但基层单位人员不足;三是由企业出资进行修缮,政府根据修缮情况予以其相应的使用年限,到期后再收归国有;四是部分濒危古建筑已列入“十三五”规划,没有列入计划的将制定维护方案。仔细理一理这4个回应,也难怪有网友会戏称他们的工作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交给别人、交给未来。真是一声叹息。
诚然,眼下的社会都没有形成遗址保护的气候。在部分地方官员眼里,如何招商、拉高GDP才是紧要的事,遗址保护或许只是花絮点缀,而时下不少人更愿意去过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对历史古迹并不感冒,关心古迹遗址保护的人寥寥无几。但是,不重视不等于不需要重视。每一处古迹遗址都镌刻着时代印记,都是当地智慧文明的固态结晶,重视和保护文物古迹,应该是主管部门,乃至每一个当地人都不应交给别人、交给未来的责任。
作为文物古迹保护最直接的责任人,主管部门不应陷入经费和无基层机构的窠臼,不主动作为而是被动等待,把本该负起的保护文物古迹责任,默默转嫁给辖区基层单位或者别的什么人,更不应在媒体报道之后拿“规划”来说事,我们更愿意看见的是现下的方案、最紧迫的办法。要知道,列入海口“十三五”规划保护的濒危古迹只有一部分,其它难道只能消极等待?为什么不能先给每一处古迹加设围栏,做好基础保护再说?不及时做基础抢救,只怕这未轮到的古迹又将在风雨里沦为“濒危”了。
同时,守护古迹遗址这个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遗迹对每个人都是文化宝藏,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为了能留给子孙后代尽可能多、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古迹,对前人和后代负责,我们不应袖手旁观。及时反映败坏的古迹、制止破坏古迹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引导……这些都是简单却有效的保护古迹方式,值得每个人去参与其中。
尊重历史,守护古迹遗址就是守护当地文明,如果文物古迹工作还是一味交给别人、交给未来,那就很可能会丧失未来。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