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见顶了吗?北京、上海一周惊现六地王
在大部分人的预想中,调控升级的一线城市必然会迎来一段沉寂期。可现实并非如此!4月以来,除广州以外,北上深楼市销售市场的确有所降温,但土地市场的疯狂又再一次震惊了全国!一周之内,北京、上海各自一天拍出三个地王。
逆天!京沪接连出现一天三地王
5月5日,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大兴区黄村镇共有三宗地块出让,经过近3个小时的角逐,三宗地块的纯商品房部分拍出了3.38万元/平方米、3.52万/平方米、3.57万/平方米的单价,均刷新各自区域“地王”价格。
5月11日,上海举行“3 25新政”之后的首次集中土地使用权拍卖会。经历了4月的空档期,此次推出的四幅地块吸引到了碧桂园、金地、融创等几十家房企竞相抢购。最终,澳门赌场,奉贤区、松江区三幅纯宅地分别被象屿联合体、格力、融创以22625元/平方米、37674元/平方米、38291.33元/平方米的单价拿下,成交溢价均超过100%,且先后刷新各自区域的“地王”价格。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全部“面粉贵过面包”,按照上述的楼面价格,这些土地至少需要打造6万/平方米的产品地产商才可以回本。未来房价是要逆天?
此外,一天诞生三地王,即便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和上海,这种现象也不多见。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在2010年3月15日,“地王”纪录一天内三度被刷新,但40天之后,调控楼市的“新国十条”便出台。“一天三地王”被认为是招致楼市调控的重要导火索。
在政府监管严格、政策敏感的一线城市,地产商为何还敢冒着可能再度被调控的风险继续哄抢土地?此次土拍的背后,又预示着什么?
土地供应不足,未来或无地可卖
近年来,一线城市房价加速上涨,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供求关系紧张,土地和商品房供应严重不足。
在5月5日推出三宗土地出让之前,北京已有68天没有经营性土地供应。据北京市国土局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北京仅成交经营性用地8宗,建筑规模约107万平方米,除去保障房和自住型商品房,纯商品房建筑规模仅90.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几乎腰斩。
若拉长时间轴来看,北京的土地出让情况同样堪忧。根据统计,2013年北京房地产用地完成了供应计划的156%,是近5年来唯一超额完成计划的年份。2011、 2012、2014、2015年,计划完成率分别为77.21%、60.89%、63.62%和60.57%。
再看上海,政府的规划一早就将建设用地锁死在3226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已用:3070平方公里,未来全部还剩:不到156平方公里(含商办、工业)。同时,上海还宣布从现在起到2020年,建设用地0增长。上海土地稀缺,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上海可开发土地现状
政府的供应问题,导致各大地产商十分缺地,有的甚至揭不开锅,像饥饿的狼一样,看见食物就扑上去抢。而北京、上海知名地产商云集,狼多肉少,竞争格外激烈。这就是“一天三地王”的背后原因。
房价是短期回落,长期还将上涨
3 25新政以来,一线城市楼市降温已成共识。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 4月份一手房成交97.2万平方米,均价32636元/平方米,环比分别下跌56%、1.9%。但有人因此妄言上海楼市要暴跌,实属危言耸听。
当前,由于政策的调控,需求被压制,房价回落只是短期现象。长期来看,只要热点城市供不应求的基本面不改变,房价上涨就是大概率事件。
在土地供应不足,需求持续旺盛的大背景下,一线城市未来或有更多“地王”诞生。按照惯例,“地王”出现后,周边的二手房业主往往会进行提价或“先不着急出手”。而“地王”周边的新房项目,也可能会推迟开盘,从而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购房者普遍具有“买涨心态”,“地王”的出现往往被视为房价上涨的信号,会刺激购房者的恐慌情绪,使之加速入市。如果房地产企业和二手房业主选择观望的话,就会拉大短期内的供需缺口,酝酿新一轮上涨。目前看来,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
北京、上海楼市已经进入调整期,“地王”现象一方面反映的是地产商对土地的饥渴,另一方面也是未来房价的预兆。当然,也不排除泡沫积累的可能,但是泡沫什么时候破、甚至会不会破则无从知晓。本轮抢到地王的开发商究竟能否“功成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 入琼70载 中交与海南共奋进(2022-03-28)
- 龙湖集团2021年核心净利增20.1%至224.4亿元(2022-03-25)
- 海口·中交国际自贸中心媒体品鉴会瞩目全城(2022-03-21)
- 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建设筹集240万套(2022-02-28)
- 南海·幸福汇二期圆满交付,盛启美好生活!(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