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文物古建保护遇尴尬修缮后无人管理长期搁置

移动版    时间:2016-05-26 03:21

海口文物古建保护遇尴尬修缮后无人管理长期搁置

  古墓群

海口文物古建保护遇尴尬修缮后无人管理长期搁置

  天后宫精美画像

  商报讯 从断垣颓圮,到如今的焕然一新,李氏古墓群、儒符石塔等一批濒危的文物古建,近几年内,陆续“得救”,穿上了“新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得救”的文物古建群中,有些长期遭到“冷落”,而有些,虽然得到良好修缮,但没有得到利用,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等着有缘人前来一睹其“芳容”。

  李氏古墓群等濒危文物古建“得救”

  建的方方正正的儒符石塔、雕工精美的天后宫、带有神秘色彩的李氏古墓群……据海口市文体局文物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除上述所列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外,海口市先后实施了秀英炮台文物修复工程、五公祠文物保护项目(续建)、海瑞墓文物保护扩建工程(续建)、琼山县学宫大成殿修缮续建工程(2015年已完成)、黄忠义修复工程(2015年已完成)、梁云龙墓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2013年已完成)、吴元猷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2014年)、曾鹏墓文物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2014年已完成)、进士邦伯牌坊修缮工程(2015年已完成),同时还完成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前期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

  20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海口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副科长蓝春宝的带领下,见到了部分已经修缮一新的濒危文物古建。

海口文物古建保护遇尴尬修缮后无人管理长期搁置

  儒符石塔

  儒符石塔:藏在高速路旁的璀璨明珠

  沿着澄迈老城绕城高速前行,半道上就看到了儒符石塔。儒符石塔呈正方形,石塔并不高,但在荒凉的草地当中,显得古朴而庄重。沿着石塔的台阶拾级而上,就看到了上面的石塔。石塔全部由长方形的玄武岩横直交错干摆而成。石塔正面,有一个小石门,门上,有两个雕刻的门环。蓝春宝坦言,儒符石塔建于宋末元初,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在修缮前,因经历的年月太过久远,所以石塔的地基已经下沉,而塔体也已经倾斜,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裂。2011年9月,中央补助和省财政资金195万,用于修缮该塔。“修缮很麻烦。”蓝春宝笑着说,当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石塔,不得不把石塔全部拆掉,然后进行编号摆放整齐。夯实石塔的地基之后,又按照此前编排好的顺序,依次将石块摆放上去,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儒符石塔。“以前,石塔是没有两边的石栏杆的。我们后期修缮的时候,加上了这些护栏。”石塔修缮好了,但是目前,却只能站在荒郊野外,每日,静静地盯着来往的车辆,欣赏远处的田野风景。

  天后宫:躲在老街“深闺”的“妙龄女子”

  在繁华的海口中山街,有一道石门楼,安静地伫立在两侧的商铺中央。顺着门楼走进去,在高高的民居楼房后,就是修缮一新的天后宫。

  蓝春宝回忆,过去,天后宫是一片残败。低矮的墙体,被茂盛的青草覆盖的屋顶,以及破烂的木门,原本在历史上辉煌一时,备受人们尊敬的天后宫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下,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2013年6月,市财政资金536.11万,决定重新修缮天后宫。如今,天后宫的墙体已经被粉刷一新,梁上的雕花被精心呵护过,显得十分精美。更为难得的是,其梁上的雕花,不仅有各类花样、麒麟等祥瑞兽类,还出现了人物雕塑。通过人物雕塑,诉说着天后娘娘的功德。

  然而,走进去看,里面目前还是一片空荡。而从旁边的民居楼房上去看,天后宫与周边居民楼“水乳交融”,甚至有人将家里的拖把、门垫等摆在了天后宫的屋顶上进行晾晒。

  “天后宫才刚刚验收。”蓝春宝透露,天后宫历时三年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始风貌。“再过几个月,天后宫才会向公众开放。”

海口文物古建保护遇尴尬修缮后无人管理长期搁置

  王国宪故居

  王国宪故居:零碎身骨重新拼接成形

  清末民初海南史学家、教育家王国宪的故居在府城地区的达士巷。如今,仅剩下几间房屋。经修缮的房屋有两间。蓝春宝称,2014年,王国宪的故居遭受了“威马逊”台风的侵袭,一间房屋几乎被吹垮,另一间房屋也损毁严重,甚至墙体已经倾斜,有倒塌可能。2014年7月,市财政资金76万,用于王国宪故居修缮工程。

  如今,王国宪故居被修缮得宛如新建的房屋一般,院子里,铺了一半水泥地,另一半则是原始的泥土地。打开其中一间房屋的大门之后,里面则是当时修缮所用的废料和运水泥用的推车。出了大门,正对面,则是一间坍塌了一半的房屋。而“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就竖在这间小房子前的空地上。

海口文物古建保护遇尴尬修缮后无人管理长期搁置

  吴氏故居

   吴氏民居:修缮还原本来精致“面容”

  而与王国宪故居有相同“遭遇”的吴氏民居,坐落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地区金花村内。走进小巷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吴氏民居那高大的门楼。据蓝春宝介绍,2015年4月,市财政资金93.9万,用于吴氏居居门、吴氏民居前院、南厢房、围墙、庭院楼修复项目,完全修缮需要五六百万。现场,吴氏民居大门外,是白色的外墙,十分亮眼。中间的门楼上,是原本精美的雕花。

  走进吴氏民居大门后,正面,是经过修缮,焕然一新的木门。木门上端,是雕刻的画案。而正门的右边,看起来崭新的南厢房里空无一物。仅从外观来看,吴氏民居“面容”十分精致,但走进去,修缮一新的南厢房对面,堆满了巨大的树根,以及积满了厚厚灰尘的根雕作品。而再往后面走,破败的院落中,到处都是堆积的杂物。甚至,在一处角落里,还养着一群鸡。更令人惋惜的是,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民居外,却成为一个临时的施工场所。

   “得救”的部分文物古建被“遗落”

  虽然,在“十二五”期间,有很多文物古建得到了及时的抢救,然而,如何真正发挥其作用,却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事。蓝春宝无奈地说,比如王国宪故居和吴氏民居,在新中国解放后,被收归国有,并通过土地划分的方式,被分给了贫苦的大众。如今,故居的所有权并不完全都在他们的后人手中,所以修缮之后却面临没人愿意出面进行后期的管理。

  虽然很多文物古建“得救”,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能一如过去那么辉煌。而今,它们更多要面临的,是长时间的搁置。蓝春宝对此也很无奈,“吴氏民居、王国宪故居,要想利用起来,除非将周边的环境重新整治一下,不然,即使修好了,也只能像现在这样,搁置在这里。”

  不仅是王国宪故居和吴氏民居,在海口,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物古建,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在修缮后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儒符石塔,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儒符石塔可以改成旅游区。”蓝春宝道,赌博,虽然它紧靠着高速公路,但是,石塔旁边,有一座桥,直通石山镇地区。如果将火山口景区与石塔相通,那么,两个景点就形成遥相呼应的局面,游客可以先去火山口地区进行游玩,回海口时,可以再顺道来观赏一下石塔,这样,石塔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至于修缮之后,便荒废在田野中,与周边百姓种植的庄稼为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0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