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记者调查:我们该如何向校园暴力说“不”

移动版    时间:2016-05-30 20:08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期,校园恶性欺凌事件频繁曝光于网络。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校园暴力视频,可以找到7000多条。打人、扯头发,甚至逼迫喝尿等等,暴力情节令人发指。调查显示,近五成初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后选择沉默。校园暴力入刑是否可行?家庭、学校、社会该如何防范?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校园暴力现状调查

媒体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在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当中,75.0%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更易成为发生校园暴力的群体,比例高达42.5%;高中生次之,占比32.5%;大学生、职校生、小学生分别占比15.0%、7.5%、2.5%。此外,同性别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的情况较多,男生之间的暴力和女生之间的暴力占比总计85.0%,其中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占比达到32.5%。

报告还指出,与男生之间“硬碰硬”的方式不同,女生之间的暴力多表现在逼迫性行为,对施暴方造成的心理创伤异常突出。谈到校园暴力事件的起因“日常摩擦”居首,占比55.0%;“钱财纠纷”次之,占比17.5%;“情感纠葛”居第三位15.0%。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的,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特征。

更糟糕的是,不少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后选择沉默,而不是寻求帮助或是解决方法。据中华女子学院发布的《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研究》显示,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比近五成(48.9%)。52.6%的学生认为,遭遇欺凌而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怕丢脸面,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青少年时期,自尊心的维护感非常强烈,再加上思维不成熟,在成人并不在意的事情上,他们可能非常在意,澳门赌场,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在需要外界援助的时候,迫于“面子”而选择默默忍受。

学校的无奈

青岛超银中学黄岛校区校长陈常闻认为,校园欺凌多发于国内教育不均衡的地区,这其中学校应该担负起防范校园暴力主要义务:“关键还是在德育管理这块,怎么规范学生、要求学生,再一个就是你像在学校,应该说是无缝隙管理,这块如果做得很好的话,最起码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应该是杜绝的。”

宿迁卫校副校长张奎对于在自己学校校园里发生的暴力事件,表示:“万万没想到”,他说:“学校要引以为戒更要深刻反思。要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且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学校也应该更广泛的敞开学生的投诉渠道。”

类似事件的发生确实让校方在管理方面很犯难,甚至有的时候比较尴尬。青少年易冲动,打架争吵在所难免。但从方式上,以前的孩子们打架、解气更纯粹,现如今使用凶器、拍视频上传网络,手法多了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出的行为。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大于在家的时间,学校在教育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很少有学校真正重视心理成长的教育。

对此,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黄老师却觉得无奈:“我们也是很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在高一高二还开设有心理选修课,但是选这门课的学生一直都不多,很多学生还会把作业带到课堂上来写。”

黄老师坦言,纵使一再强调教育改革,但目前升学考试的压力依然很大,学生和家长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跟升学挂钩的事情上面,对于规避校园暴力,只能加强管理:“我们让班主任定期找学生做思想沟通,发现问题就提前帮助他解决。学校也和周边的派出所有合作机制,我们会及时把校园和校园周边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告知他们,他们也会配合学校做一些防范的措施。”

回归家庭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成长的问题需要倾诉,青春的内心需要关爱。缺少有效倾诉和减压渠道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无论学校和社会做出怎样的努力,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

记者调查发现,多起校园暴力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这些孩子大多成长在单亲、留守等缺爱的环境下且好胜心理较强,平时很难有倾诉的对象。

中原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查科工作人员张凯华表示,未成年人之间发生任何矛盾、冲突都应得到家长的重视。如果不加以制止,严加管教,久而久之会对自身行为无责任意识,遇事容易失去理智的同时还会对他人及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袁林方告诉记者,当家庭关注缺失时,学校的管理就要跟进,然而在接触的很多案例中,学校却处在空白状态:“面对所谓的问题孩子束手无策,除了呵斥和叫家长,没事就给家长打电话,别的没有办法。孩子面对这种环境就非常排斥,这种拉锯式的处理方式,实际上给家长、老师、孩子造成的都是身心疲惫。”

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伤害远不止肉体和心灵的伤害,施暴者和受害者同样让人惋惜和揪心。心理咨询师李爱莲认为:“单纯的从老师,包括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对孩子的关怀,但是最终这些人都会离开孩子。只有让孩子回归到父母身边,才是最安全的,各方面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0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