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数量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专利总数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尽快将这些智慧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沈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紧扣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瞄准阻碍发展的症结和问题,沈阳市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人才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作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两核”之一,沈阳市将示范区建设视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机遇,必须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支持政策,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沈阳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老工业基地提速振兴增添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日前,沈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明确,沈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面积147平方公里,以浑南区的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泗水科技城及和平区的三好街、长白岛经济区为创建主体,以“沈阳—中国2025智造谷”战略为实施路径,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一过程中,创新是核心,自主是关键。数据显示,2015年沈阳市专利申请18112件,同比增长20%;专利授权9034件,同比增长36%;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全省首位。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医疗、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现代建筑、文化创意和工业设计、会展商贸、电子商务等十大主导产业,沈阳市将建设15个产业园区、2个创新创业基地、10个创新联盟、5个新型研发实体,打造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自主创新载体。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支撑平台,目前,集科技研发、成果交易、技术交流、金融服务于一体的辽宁科技大市场正在加紧筹建当中。市场建成运行后,大批科研成果将在这里汇总、分类并建立数据库,专业机构对其“成熟度”、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之后,进入招标、对接阶段。
在资金和人才保障方面,沈阳市将通过设立各类投资引导基地、股权投资基金,不断加大对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围绕产业链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