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理想:城市田园与田园之城—专访符宣朝

移动版    时间:2016-06-12 20:44

  《国家治理》周刊编者按:

  2012年以来,琼海市在全域范围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海南省委“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确定了“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作为政策的顶层设计。在琼海171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以全市12个镇为依托,以50多万老百姓的期盼和福祉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建设琼海人民的幸福家园。 2015年8月,琼海市作为全国2800多个县和县级市的唯一代表,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琼海效应”走向全国。

  由“国家卫生城市”到“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建设美丽乡村经验向全国推广,琼海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国家治理》周刊对中共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进行了专访。

  《国家治理》周刊: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调研发现,近年来,琼海市取得的卓越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那么,琼海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

  符宣朝: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是基于国情、凸显特色的伟大实践。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琼海市的“田园城市”发展理念首先立足于以人为本,以琼海50多万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宗旨,也是“田园城市”发展理念的根基。其次,“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简称“三不一就”)的建设原则正是对提升质量这一关键的把握和执行。不折腾、少动土、保风光,就地城镇化是找准并发展地方特色的因地制宜,力求避免“摊大饼”“逼农进城”“以城吞乡”等建设误区,也是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最后,琼海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实践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紧抓琼海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视察海南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可以说, “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地方的落地实践。

  省委在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琼海市委认真落实“田园城市、幸福琼海”就是琼海版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国家治理》周刊:在当前“扶贫讲精准,发展显特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琼海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定位?

  符宣朝:琼海是一个滨海、滨河的温泉城市,她没有三亚的热烈、海口的繁华,却独享着一份温馨。全市森林覆盖率69%,海岸线长82.3公里,万泉河流经境内82公里,拥有官塘、北岸和蓝山三大温泉。其中,官塘温泉以蕴藏量大、水温高、水质优,被权威专家鉴定为“世界少有、海南无双”的温泉资源。琼海不仅人文环境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且自然禀赋好,湖泊众多、河流密布,同时生态发展好,热带绿色农业遍布田野,房屋都掩映在绿荫之下,只见树林不见村庄。为此,在2012年下半年,琼海确立了“三不一就”的原则,以“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为发展战略,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子,建设全域5A级景区,探索新型城镇化。

  琼海以建设全域5A级景区为落脚点,把整个琼海1700多平方公里、12个镇、 204个行政村、2756个自然村,按照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通过打造风情小镇、建设农业公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旅游绿道联通化四大抓手,实际上就是在城乡全域做景区化的改造和建设,使全域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以及服务都达到一流景区水准。既为琼海老百姓服务,又为中外游客服务,把琼海全域建设成为琼海50多万老百姓的幸福家园,进而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简言之,建设全域5A级景区,就是“建居民生活的幸福之屋,修百姓回家的小康之路”。此外,琼海在2015年1月中旬提出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17年创建成功。

  《国家治理》周刊:在琼海“田园城市”建设中,“三不一就”原则下的城镇化有被喻为“四根柱子”的支撑,请问具体是什么?

  符宣朝:琼海在“三不一就”原则下的城镇化建设方面,形象地比喻为正在努力构建的一间“幸福之屋”,由特色小镇、农业公园、旅游绿道、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四根柱子”来支撑。

  第一,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连结城乡的支点和平台,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挖掘各镇的资源禀赋,将全部12个镇打造成传承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小镇。潭门挖掘千百年来深耕南海的渔业文化打造南海风情小镇,博鳌突出融合琼海民居文化与亚洲论坛所体现的时尚文化打造丝路天堂小镇,中原挖掘侨乡的“下南洋”文化打造南洋风情小镇,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2013年12月,博鳌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第一批8个“美丽宜居示范小镇”之一;2015年7月,博鳌、潭门和中原三个镇同时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第二,农业公园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使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把全市规划为“龙寿洋农业公园”、 “热带滨海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农业公园”三大公园,打造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综合体,带动城乡产业融合化、农民身份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农民的收入由单一的生产性收入变为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生产性四项。农业公园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2014年11月,龙寿洋田园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边远的会山镇加脑苗族风情,2015年春节期间迎接了1000多名自驾游客,实现了“0”的突破。 2015年10月,北仍村和渔良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第三,旅游绿道建设作为全域景区的纽带,成为农民的致富之道、市民的休闲之道、游客的观光之道。在不砍树的前提下,项山水脉络之势在林间新修建起100多公里的绿道,连接起200余公里的畅通工程乡村道路、土地整治机耕道路和农业综合开发田间道路,形成300多公里的绿道网络,把每个美丽的田洋、湖泊、河流、村庄串联起来,打造田园式的大景区。这个景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第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作为全域景区的根本,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把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向农村倾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户清扫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一体化处理覆盖全市所有2756个自然村;城乡供水一体化达到90%;城市公交通达70%的行政村;农村改厕覆盖率达到89%;农村信用合作社自助转账终端覆盖93%的行政村。村邮站全部实现“村村建站,户户通邮”;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99%,户户通覆盖率80%。由市、镇、片区和代办点组成的四级服务网络让农民不出村、不出镇就能把事情办好,城区优秀教师和医生到镇村支教、坐诊,让农民同样享受优质教育和卫生资源。

  《国家治理》周刊:2015年,琼海市旅游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0.1%,旅游业成为琼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来,琼海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1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