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蔡家大院:宅门重重繁华旧事谁人解?(琼海要闻)海南省琼海市

移动版    时间:2016-07-03 20:0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海博鳌镇蔡家宅的维修方案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文化部门将按照结构修复、安全防范、保护规划同步进行的方式,全面整体修复蔡家宅。修复分三个阶段展开:一期工程从2008年到2010年,投资611.75万元;二期工程从2011到2015年,投资964万元;第三期投资将从2015到2027年,投资500万元,蔡家大院整体维修总投资将达到2256.43万元人民币。

  探寻特色古民宅

  即日起开通寻访热线:66810222

  本报海口9月16日讯(记者吴雅菁实习生史晓晖)老屋是海南建筑文化的瑰宝,一份厚重无比的历史遗产。随着时代变迁,那些隐藏在旧村落和都市中的老屋,愈来愈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从即日起,本报邀请海南文博学会常务理事阎根齐,带您一道去探访海南大宅,寻找掩藏在浮华背后,神秘而陌生的古迹旧事。

琼海蔡家大院:宅门重重繁华旧事谁人解?(琼海要闻)海南省琼海市


琼海蔡家大院:宅门重重繁华旧事谁人解?(琼海要闻)海南省琼海市


蔡家大院(资料图片)

  在海南岛旧村落和繁华喧闹的城市某个角落,保留着这样一块宁静的土地:它如此静谧、闲适,古屋或是古物,中式太师椅、精雕八仙桌和南洋古灯饰,“每一件都是珍贵文物,古民居建筑群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那种古朴的韵味与仅一墙之隔的繁华闹市有着天壤之别,宛若两个世界。

  在历经数百年的沉浮后,这些大宅用日渐斑驳的身体记载着岁月的沧桑,记录着海南民居古建筑的特色风格,也见证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兴衰荣辱,甚至是每一个生活中的点滴都刻录下砖瓦的细小皱痕中,折射出海南的历史变迁。

  本报首期向读者推出远近闻名的蔡家大院,带您走进历史。如果您身边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海南古民居建筑,充满着海南特有韵味的老屋子,欢迎拨打本报热线66810222提供线索。

  琼海蔡家大院正开始整体修复的消息传来,9月16日上午,记者驱车重访这座远近闻名的,位于琼海市万泉河下游的博鳌镇留客村的南洋风格宏大建筑。刚来到蔡家宅附近,就见大宅楼顶架着摄像机,琼海电视台的几名记者正在这里做关于蔡家大院整体维修的专题报道。

  记者沿着由于老化而坏损严重的木制楼梯,小心攀爬到二楼,见到了正在接受琼海电视台采访的蔡家大院的主人之一——蔡家的“长孙媳妇”王普君大姐。快人快语的王大姐一边介绍蔡家的发家历史,一边把记者引到一楼客厅落座。

  经典宅院

  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

  坐落在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四座建筑风格相似,外观酷似城堡,坐东南、向西北,其中以蔡家森住宅规模最大。

  从东线高速公路中原路口往博鳌镇方向行驶10公里,路边左侧有个莫村村委会的路牌,向左侧行进两公里左右,就到达莫村村委会留客村。

  在村子的东南面,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前行,在葱郁的林荫中赫然见到一幢高墙大院。这就是被称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蔡家宅。初次跨进宅门,看到的是个封闭式的天井,仰头一望,二楼上的雕花围栏绕天井一周,透出一股奢华和富贵。

  这就是昔日漂泊印尼的富商蔡家森的宅院。它像一座坚固、大方、豪华、新颖、别致的城堡,宅院为砖、瓦、木、水泥钢筋混合结构组成的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该宅院厅堂三进,天井两个,两侧有横廊楼阁多间,四周有厨房、柴房、卫生间、浴室、猪舍等。天井之中设有花木墀,全宅院是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三厅四合东西式楼房建筑。

  蔡家森宅院占地600多平方米,宅院共开大小门户35个,大小窗户104个,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堂屋、横屋以及前后井庭相互环抱,结构紧凑牢固。整幢建筑高大森严,气势非凡,令人肃然起敬。

  建宅的主人漂洋过海,创业发家后荣归故里,倾力营造这幢光宗耀祖的大宅。他们见多识广,将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与南洋气派有机地结合,营造出这片与本土建筑迥异的建筑群,令人叹服。

  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中,蕴涵着浓郁的南洋风格。屋宅的前檐雕刻着飞翘的龙头,门窗木雕是精致的传统技艺。立柱花栏又有西式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飞檐翘脊,又有机地揉合西方的方、圆、弧形线的图案浮雕。

  院内前、后庭和上、下楼都有走廊楼梯相连,遇到下雨天,足不湿鞋可以走遍宅院内的每一个角落。紧密衔接的环廊具有挡风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内清爽宜人,和煦如春。此外,蔡家宅还是个固若金汤的安全建筑。大门外侧的楼梯间暗藏着射击孔,可有效地防止盗匪侵袭,屋内的人无后顾之忧。

  沧桑历史

  蔡家兄弟打拼出豪宅

  留客村约有400年的历史,共有176户,居住着蔡、莫、余、朱、陈、韩、王、卢、周、覃十个姓氏。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华侨就有1000多人。清末,留客村的青壮年男子大都从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经万泉河漂洋过海当“番客”出外谋生创业。

  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有四兄弟,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蔡家森带着两个弟弟跟随“去番”的热潮,前往印度尼西亚谋生。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从事橡胶种植和船务航运,经过多年奋力打拼,蔡家兄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和印尼“番客”中的侨领。

  像很多从海南出去的“番客”一样,发家致富的蔡家兄弟心中牵挂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园盖祖屋,衣锦还乡,耀祖光宗。1934年,蔡家森回到琼海留客村,和兄弟们一起盖起了蔡宅。蔡家宅每幢宅院的厅堂都设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阁”。蔡家宅的“公阁”很高,每次烧香祭祖时要用梯子上下。

  豪华富丽的蔡家大院只热闹了几年。1939年日军侵琼时,蔡家兄弟又撤回印尼,家屋只剩下不肯离开故园的老母亲和照顾她的仆人。蔡家森的母亲去世后,这座豪门宅院在孤寂中开始了无尽的守望,成为一座空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海外的蔡家后人才从国外回到故园的大宅中拜祭先人。

  年久失修

  蔡家宅有多处“病患”

  王普君大姐告诉记者,蔡家森在筹划建这个宅院时,把“安全和坚固”想得很到位,这就是为什么经历70年风雨,许多老房子都被台风毁坏,惟独蔡家大宅屹立如初的原因所在。

  蔡家宅的建筑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入了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是海南侨乡中西建筑相结合的优秀典范,更是中国近现代华人华侨创业的重要史迹之一。

  1937年,日军侵占海南,蔡氏兄弟回印尼经商逃避战乱。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蔡家宅曾经是抗日游击队的交通站,也曾用作国民党一团部驻地,还先后成为乐会县朝阳人民政府办公室兼朝阳乡粮所、公社公共食堂等。2006年5月,蔡家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由于战乱风雨、文革破坏、岁月侵蚀、蚂蚁昆虫啃咬等天灾人祸的影响,蔡家大院虽然依然屹立在原地,却有多处“病患”需要及时治疗维护。其中包括楼顶多处水泥板脱落,钢筋锈蚀严重,楼梯腐化,部分楼板腐朽脱落等等。

  巨资修缮

  蔡家宅将迎来新的春天

  幸运的是,蔡家宅的维修方案目前已经完成编定。我省将按照结构修复、安全防范、保护规划同步进行的方式,全面整体修复蔡家宅。此次修缮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蚁害、腐朽的木构件、酥碱风化的青墙砖等病害进行治理,恢复原建筑主体结构的性能,让建筑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在具体的修缮中,现状保护以保护现存事物原状和历史信息为标准,不为追求华丽而改变现状。所有修复以现存的事物作为依据,既恢复建筑的完整性,同时保留原时代风貌。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3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