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和211将成历史 “双一流”洗牌中国大学
时代周报记者 杨凯奇 发自广州
今年4月的一天,“985”工程院校兰州大学召开了一场评估会议,迎接即将到来的本科教学评估。会上,青年教师李真(化名)如平常开会一样百无聊赖。但事后她得知,这次教学评估,与“双一流”认定有关。
6月7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其中《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985、211工程大学已经成为历史”,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评价道。这也意味着,延续近20年、决定80后与90后心目中名校标准的211、985工程即将谢幕。
2015年底,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总体方案》),这是“双一流”建设规划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据悉,“双一流”建设囊括了此前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项目,将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为主要目标。
刚刚卸任的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双一流”建设将是2016年乃至“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双一流”总体方案》规定,“双一流”建设以5年为一周期,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选择于今年正式推出“双一流”建设方案,可能与此有关。
李硕豪将5年周期解读为“每5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进入‘双一流’的大学如果绩效差就要退出,未进入的大学如果绩效好即可进入,所以,未来‘双一流’大学每隔5年就要洗一次牌”。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一流’整合了几个工程,比如985、211,还有‘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但是有些分散了。现在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机制,让它竞争、滚动,这也便于工程本身的协调管理”。
这是中国式精英教育的又一次重大转折,牵涉着数百所院校数百万学子以及他们的家庭。建立淘汰机制、进行绩效考核、以学科为基础,“双一流”针对旧体制的积弊似乎拳拳到肉,但真实效果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双一流”有出有入
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7所“211”高校之一,该校政治学教授唐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他所在学校的教师正在学习《“双一流”总体方案》精神。他指出,通常的流程是,国家政策出台后要落实到省里进一步细化,之后才能落实到各个高校。而目前,“双一流”还处于国家层面的研讨阶段。
教育部此次利落出手,证明官方层面也早已认识到“985”、“211”工程所产生的积弊。《“双一流”总体方案》提出,以前的重点建设方案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改革已成必须,《“双一流”总体方案》也规定了改革的路径。在方案中提到此次改革的四个原则,即: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其中后三项反映了高等教育界呼吁多年的内容。
方案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030年是第二个节点,届时将有更多学校、学科迈入世界一流行列;而“双一流”的最终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在王烽看来,“双一流”建设与过去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大亮点,在于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这一点为“双一流”学校设置了准入门槛:“即使学校入围,也是以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水平为依据。”而入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日后也不再一视同仁,而是向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倾斜,“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普通水平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可能遇冷。
这被认为或可解决中国高校千人一面的局面。
另据《新京报》透露,一位教育部官员日前表示,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双一流”。王烽透露,入围与否的筛选标准将会是绩效。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总体方案》对绩效作用所下的定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评价体系。而王烽透露,依据绩效体系,教育部将打造出一套竞争与淘汰机制。有出有入的制度设计,正是针对此前“211”、“985”工程身份固化的顽疾。
李真坦言,对绩效的具体形式很好奇。唐昊则认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可能还会是传统的一些教育、科研指标。
李硕豪指出,“双一流”建设的主要衡量依据是绩效,绩效优者资源多。而这恰恰是他最担心的一点:“如果所有的高校都拼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由美国科技信息所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权威性),中国大学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对“双一流”入围者而言,《“双一流”总体方案》所划定的奖励颇为丰厚。该方案中对财政支持有如下表述:“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纳入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央高校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地方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除此之外,“双一流”入选者还能获得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对相关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
目前,“双一流”建设正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方范围内研讨,其中可能涉及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对于“双一流”建设经费的出口,王烽表示,“有985和有双一流应该是差不多的。只要你学科质量能够得上双一流,影响不会太大。”但他认为,一些低水平的学科,投入可能会减少。
方案中提出的“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明确了高校机制体制改革任务,更为人们所瞩目。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应加强高校的自主权,高校管理权下移。而在《‘双一流’总体方案》中,亦强调了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到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但具体办法仍未有更多信息披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是一切改革的起点。他强调,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主角应该归位到高校本身:“双一流之后,各个学校依靠自己的学科优势来发展,不应该过多依靠国家的投入。”
对此,王烽表示,在政策层面虽然没有明确“去行政化”的提法,“只是在一些要求里面,如果要按教育规律科研规律来办事,必然要涉及去行政化”。
资源驱动高校发展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