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三八潜水队”美丽的水下人生(琼海要闻)海南省琼海市政府门
本报记者孙乐明特约记者王仪
潜水姑娘的苦乐年华
原琼海海水养殖场男潜水队员之一符之爱回忆说,海水养殖场主要生产麒麟菜,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海藻,生长在海底珊瑚礁上,播苗和收获都要潜水。
1963年初,先是有36名海口知青来到养殖场。她们主动要求组成女子潜水队。但成立之初,这支潜水队并不叫“三八潜水队”。后来潜水队成员有去有留。在全国兴起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风潮下,各行各业纷纷有了自己的“三八队”、“三八班”。1973年,琼海海水养殖场18人组成的“三八潜水队”表现出众,很有特色,名气越来越大。
“不怕皮肤黑,不怕头发红,立志闯大海”是姑娘们当时喊出的著名口号。
在1.5到5米深的水中。女子潜水队员每天8到12小时泡在水里,浮上来呼口气后,再憋气潜下去,用手去采麒麟菜,手常常被珊瑚礁擦破皮、出血。
队长林小洪说,最辛苦的是刚开始的训练,早晨3点起床,带饭到船上吃,晚上12点仍在加班。为了学大寨,她们冬天也要下海。冰冷的海水,刺得身体发抖。她们把眼睛一闭,下水后赶紧用手脚打水以增加热量,晚上回来后,连用井水洗澡感觉都是热的。
因为要赶超先进,有的女队员例假期间也不休息。因为要把绳子绑在腰上,另一头拴着箩筐,箩筐浮在水面,被海浪摇来摇去,腰就被绳子磨破了。姑娘们很能忍,只是回到宿舍偷偷地哭。天气变化时,雷电交加,天变得很黑,队员们在水里抱成团一起取暖,互相鼓劲。
海蛰蛰人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一次,队员李春燕被海蛰蛰得昏过去,直到第二天才醒来。还有一次,见到一条大鲨鱼,大家聚在一起,不敢轻举妄动。陈百萍被吓得受不了,跑开时,还是被鲨鱼追了过去,幸好只被咬到裤子,一场虚惊。
“当时大家都生怕落后。”林小洪说,由于她生性不爱出汗,自己还为此很苦恼,怕别人觉得自己劳动不积极。那时候,伴着大浪拍岸的声音入睡,也要费很多工夫才能适应。
海水常常会把舌头泡得麻木,味觉变得迟钝了,吃东西都没有味道。但男女两队打劳动擂台赛,总是女的厉害。
由于长期在水下泡,关节炎成了她们的职业病。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讲话嗓门特别高,因为在海里交流,必须大声地喊话。
“那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并不后悔,感到很光荣。”林小洪说,去年大家聚会了一次,包括男队员共38人,大家说起当年谁暗恋谁、谁给谁写字条的往事,感觉非常美好,开心极了。
《潜海姑娘》风靡全国
林小洪、杨萍、吴惠霞、卢翠波……这些主力队员,如今许多人都当了奶奶。但说起当年的辉煌,她们的眼里仍然闪烁着神采。
潜水队员们大都是1973年和1974年到琼海海水养殖场的女知青,平均年龄只有18岁。说起来,都是城里长大的娇娇女和不通水性的“旱鸭子”。林小洪说,适应了水上的工作和生活,她们被广东省树为典型。
1977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特地到海南,为潜水队员们拍摄了一部名为《潜海姑娘》的纪录片。由于当时还没有电视,看电影是全国老百姓主要的娱乐方式。而每部电影放映前,都会放映一到两部纪录片。“三八潜水队”很快就走出海南,红遍全国,甚至还有阿尔巴尼亚等国外记者前来采访。
后来,林小洪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副队长王燕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自己,是最难忘的时刻。”许多女队员这样回忆,1977年,第一次放这部纪录片是晚上在露天放映的。她们没有想到,自己熟悉的工作拍起来竟那么漂亮。海水漂亮,海底更漂亮,她们的脚很白,游动起来很流畅,就像美人鱼。
她们欣赏着自己、鱼、珊瑚礁,看着都是那么美,禁不住一阵阵欢呼。从此以后,上街的时候也会有人认出她们,队员们从此变得更自信,也更自豪了。
“上街时格外爱穿工作服,因为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那种工作服很厚,但即使是大热天,我们也爱穿。”林小洪幸福地回忆着。
后来有更多人因为看了电影,慕名而来,寻找潜水姑娘。每当有人问起她们时,姑娘们会自豪地说:“我们就是呀!”有时别人还半信半疑,因为看到她们脸上还有太阳斑,没有电影中的漂亮。等听姑娘们说明之后,来访者对她们就更佩服了。
岁月流逝,潜水姑娘们的前途也各不一样。有几名被推荐上了大学,有的在知青大返城后当了政府干部。但那段珍贵的经历,对她们有着同样的记忆和人生意义。
“那段经历是艰苦的也是美好的,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因为炼就了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大家养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林小洪说话时,声音有些颤抖:“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对我们来说都不算什么了。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关口!”
- 琼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录入模板(2018-12-03)
- 琼海市人民陪审员选任公告(2018-11-22)
- 十三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公告(2018-11-19)
- 琼海市2018年考核招聘市青少年业余体校紧缺专业人才考(2018-11-18)
- 琼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