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航班延误“食宿自理” 能破解民航客运矛盾吗
一说起乘机旅行,估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担忧:堵在去机场的路上,错过航班;到了机场,甚至已经登机,结果等了几个小时,最后被告知航班延误,本来已经安排妥当的出行计划瞬间被搅和成一团乱麻……
近日,交通运输部将《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对外公布,很多网友看过报道之后就不淡定了,因为他们发现,糟心的事情又多了一件:以后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可能不承担食宿费用了。新规第二十九条规定,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其实,从情理上来说,因为非航空公司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责任确实不该由航空公司来承担,毕竟一些突发情况是航空公司没办法掌控的。单从这一点来说,相信大多数网友会表示理解,航空公司也不必拿国际惯例来堵悠悠众口。之所以有网友质疑,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问题待解:
第一,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到底应该由谁来界定?
从实践操作中看,由民航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发布某个航班延误信息会大大降低时效性,因而航班延误或取消的信息很多时候是由航空公司发到旅客手机上的。这种情况下,乘客会怀疑,部分航空公司为了掩盖自身问题,而将航班延误原因归结为天气或管制。
另外,空中管制的情况很多,面对乘客的质疑,该由谁,该如何进行解释?
第二,大面积延误导致食宿需求骤增,机场附近的配套设施能满足需求吗?
由于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天气原因最容易导致航班的大面积延误和取消,如何安置旅客就成了一道难题。目前,国内机场周边的餐饮、酒店配套普遍不够健全,即使是北京首都机场都达不到应对大面积延误安置的条件。过去,一遇到航班延误,总是曝出候机楼暴力、空闹、赔偿纠纷等事件,部分原因就源于此。
第三,高企的航班延误率何时能降下来?
今年5月份,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共执行航班337.3万班次,其中正常航班230.5万班次,不正常航班99.9万班次,平均航班正常率为68.33%。全国客运航班平均延误时间为21分钟,同比增加2分钟。在航班不正常原因中,空管原因占30.68%,比上年增加5.35个百分点;天气原因占29.53%,比上年增加5.19个百分点;航空公司原因占19.1%,比上年下降7.31个百分点;其他原因占20.69%,比上年减少3.23个百分点。
从上述几组数字可以看出,航班延误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而且,需要乘客“食宿自理”的航班延误原因比例有所上升,按照去年的数据,超过6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将免于担责。
“不可抗力”飘忽不定,看起来我们似乎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但事实上,我国航空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抛开航空管制的情况不谈,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与航空全系统管理能力的进步,纯粹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延误理应得到有效控制,国外一些机场已经做了表率,而我国一年因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比例居然还高达近三成,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的出台,有解决乘客与航空公司、空管部门争端、明确权责之意,但在落实之前,需要航空业各相关部门在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保障乘客权益等方面拿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否则,《规定》中的一些条款看起来更像是某些部门在为逃避责任开“后门”,不仅无助于破解航空业的矛盾,反而会引发新的争议。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