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编者按 9月18日至19日,在儋州召开的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儋州、三亚、海口等12个市县、单位交流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从多个侧面反映了相关市县、单位组织领导得力,紧密联系实际,勇于改革创新,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这些经验很有特色,针对性、创造性、实效性很强,值得学习借鉴。现予以摘登,供大家学习,将这些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推动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儋州市扎实推进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儋州市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2011年5月以来,在全市开展“城乡互联、创先争优”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支部结对、党员结对、领导结对、干群结对的形式,帮助农村解决稳定发展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市184个机关党支部和284个村(社区)党支部结成对子,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办实事好事980多件。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3年来,共举办培训班30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5200多人次。按照“一尊像、两面旗、八项制度、一个公开栏、一个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284个村级组织全部实现了“党员活动有场所、工作开展有阵地、群众办事有地方”的要求。
创新农廉体制机制。率先在全省创建4个基层纪检监察室,把纪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大力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并将公开工作从村委会向村民小组一级延伸。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政监督,近年来对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40人次,组织新当选农村“两委”负责人廉政谈话教育5场1000多人次。建立基层纪检监察室、镇纪委、市检察院乡镇检察室查办农村基层案件的协作联动机制。近年来,办结白马井镇禾能村信访举报征地等问题,先后查处了“大米书记”、“厕所书记”等一批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创新干部作风建设。2010年4月以来,开展了“作风建设百日活动”,全市17个镇共解决群众多年诉求的问题71个,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住房和一批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等“老大难”问题。扎实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共建立镇、村便民服务中心41个,去年以来,全市引进重大项目67个,一批国内知名大企业落户儋州。集中开展整治“庸懒散贪”专项活动,敢于揭短、敢于动真、敢于碰硬,开展督查122次,查处了“文化公园停电事件”和“和庆镇村委会干部漠视群众诉求”等典型问题,清理基层学校“吃空饷”人员30名。
海口市扎实推进
农村“三公开”工作
近年来,海口市扎实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农业生产总值76.8亿元,同比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7191元,同比增长16.5%。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在内容上做到“四公开”:及时公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市、区、镇重大决策和重大改革措施等;全面公开涉农资金发放使用情况,重点公开强农惠农富农资金使用、村建项目资金使用、集体“三资”处置等情况;定期公开村班子工作责任目标、工作完成情况、廉洁自律及违纪等干部管理情况;主动公开涉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等事项的办理程序、服务承诺、投诉处理途径等办事制度,方便农民群众办事。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着眼提高“三公开”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每个镇、村在醒目位置建立公开栏同时设置意见箱,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便民服务中心、广播、电子显示屏、政风行风热线、政务110等载体,公开群众关心的内容;出台《村务公开信息化五年工作规划》,从2011年至2015年,逐步将全市建制村村务信息在市民政局网站公开。2010年以来,全市农村通过“三公开”,共退回农村不合理票据356张、白条61笔,减少不合理开支360.42万元,增收节支597.43万元。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监督权。把“三公开”纳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镇村主要领导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民主评议、述职述廉、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中。2011年,全市共有1407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述职述廉,939名村干部参与村民评议活动。每半年组织对四个区“三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市委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巡回检查中进行量化评分,强化监督检查成果运用。2011年,在10个行政村试点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审核财务312次,监督村务203次,对“三资”使用情况提出异议并督促整改33次,就“三资”使用问题向镇反映33次,向村“两委”干部反映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次。
三亚市全面推行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
2009年以来,三亚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现已覆盖全市6镇107村992村民小组,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该项工作是从尝试解决海棠湾镇快速开发建设中出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开始的。在试点工作期间,通过深入实际调研和借鉴外地经验,并在实践中“边试边改”,海棠湾镇建立起全市第一个制度比较完善、操作比较规范的委托代理服务平台。
为推广海棠湾镇的试点成果,三亚市召开了13轮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组织了8次业务骨干培训,成立市、镇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完善配套工作措施,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由点向面在全市推开。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一个难点是摸清“家底”。为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三亚市先后组织业务培训61次共12990人次参加,组成6个指导小组进行现场指导,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由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对集体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测算转化为等价货币金额记账入册,上墙公布。在确认资产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各村分类建立“三资”台账,依法签订代理委托合同,将村集体“三资”委托给镇代理服务中心管理。
为确保工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三亚市十分注重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建立了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审批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检查督导制度等,对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目前,该市的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共办理资金业务50660余笔41.3亿元,审查退回不符合规定的开支7501笔3.29亿元,共代管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1887份11.33万亩。
东方市积极探索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子
2010年以来,东方市从维护农村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紧紧抓住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市特点的土地流转新路子。截至目前,该市共流转农村土地面积30.9万亩,办结农村土地“三过”问题案件97宗,收回流失的农村集体土地6538亩,有效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村土地管理混乱、土地流转无序的局面。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2011年,该市在省农业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把服务农村土地流转转变为政府职能,在板桥镇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为土地流转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土地供求信息、政策、法律咨询及合同签证、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为890个农户完善了流转合同,发布土地寻租信息33宗,接待45位外来客商,促成10宗土地流转,涉及面积3620亩,有力实现客商与农户共赢。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为全面摸清农户经营每一宗土地状况,该市以板桥镇田头村作为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的试点村庄,使用GPS对每块土地进行测量,逐块建立宗地档案。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将该村2008宗地块情况全部摸清,涉及水田和旱地总面积5088.91亩,真正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为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 首届天津·汉沽草莓文化节启动 推动乡村振兴数字化发(2023-12-29)
- 全面展示竹产业发展成果 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2023-12-29)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进入二审 充分保障农村集体经(2023-12-29)
- 全国内陆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会在黑龙江大庆召开(2023-12-29)
- 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结会在北京召开(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