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聚焦田园城市建设 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琼海峰会举行

移动版    时间:2016-08-05 03:19

  

聚焦田园城市建设 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琼海峰会举行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致辞

琼海田园城市”建设 首先立足于以人为本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在致辞中表示,琼海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中寻求定位,其“田园城市”发展理念首先立足于以人为本,以琼海50万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宗旨,这也是“田园城市”发展理念的根基;另外,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为建设原则是对提升质量的把握和执行,不折腾、少动土、保风光、就地城镇化是找准并发展地方特色的因地制宜,力求避免“摊大饼”“逼农进城”“以城吞乡”等建设误区,也是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全过程,紧抓琼海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产城融合。琼海的田园城市建设是在171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是在建设居民的幸福之屋,在修百姓回家的小康之路。通过保护山水田园海生态,挖掘区域特色文态,构建田园化形态,丰富生态形业态,调整和谐发展业态,组建5A级景区,逐步构建起美丽幸福家园。如今,整个琼海市已经成为了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的城市,走出了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旅游业与农业相融合、城市与农村相融合之路,极大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就是琼海的田园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之路。

  符宣朝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此次琼海峰会以中国城乡一体化与田园城市建设为主题,进一步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对琼海的田园城市建设进行总结和提升,必将对琼海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对琼海的支持、鼓舞和鞭策,我们倍感荣幸,更要倍加珍惜,努力再上新台阶。

  专家精彩观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理论界、实践界的深入探索。论坛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围绕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重要议题,就田园城市就地建设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工的市民化与城乡互动三位一体的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展开全面论述、深入剖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针对城乡一体化这一宏大话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富有启发、引人入胜,体现了学术大家风范和责任担当意识。

  李忠杰指出,琼海探索新型城镇化极具特色,能够把中央要求与基层的实践探索结合在一起,把全局部署与个案特写结合起来,把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结合。琼海因地制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城镇化的目标、城镇化的规划、城镇化的布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他对琼海提出的“特色小镇”印象深刻,并针对如何做到产业特色提出了产业支撑、就地城镇化、以人为本三点建议。

  谢志强表示,琼海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是因为能够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新型城镇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城市与小城市小乡村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他认为,琼海有三张名片,有发展潜力。第一张名片是博鳌论坛,第二张名片是红色娘子军,第三张名片是万泉河。能够处理好五大关系、打造三张老名片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张崭新的响亮的世界名片,体现了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琼海的明天会更好。

  万宝瑞在演讲中指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这不仅是同步的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他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规划现行的原则。制定规划时应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安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尤其是市县域的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二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琼海市从实际出发,抓住了地方特色,把12个小镇打造成各具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促进了城镇与乡村紧密发展。三是农村进城数量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如果转移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容纳的数量,就会出现社会工业难,政府公共服务难等问题,从而造成了社会问题。四是以农村发展为主,政府的支持为主。

  李迅指出,100多年前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有三个基本理论点,一是田园城市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第二,田园城市的精髓是城乡一体,乡村是人民生产的一个部分,霍华德提出,城市和乡村应该像夫妻一样友好相处。第三,田园城市的本质是推动社会改革。霍华德当年提出要搞土地社区所有制,消灭土地的私有制,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改变城市过分集中,乡村加剧衰退的现象。我们希望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但是我们更希望乡村将来让城市更向往。这个理念用简洁的话说就是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产城融合,和谐共生。

  迟福林提出了三大观点。第一,建设田园城市不是消灭田园建设城市。第二,建设田园城市也不是单一讲田园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以田园为特色,城市为内涵。第三,未来5年是中国城镇化自主变革的关键。

  丁元竹针对如何建设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城市,提出了五点看法。第一,国家治理如何探索城市自身的建设,城市内部的管理和整个城市在国家的布局,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二,要把城市建设好,鼓励和支持开发商由原来过多的关注房地产开发转向对社区建设的深度体制机制的研究建设,琼海在村镇建设方面的探索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第三,努力建设城乡一体城镇化的格局,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第四,如何把新技术和城市发展、城市布局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五,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满足本地群众需求的方向。

  谢扬表示,琼海的经验高度支持和谐发展理念。一是保护林地、耕地、园地等农业空间,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田园风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等自然人文属性的产业和城镇。二是对已经工业化和社会化的旧城镇改造,也有借鉴思路,无论城市绿化、城市改造规划思路,还是公园、园区的景观设计建设都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三是旅游绿道是田园城市理念的核心环节,是生态绿道及绿廊等的延伸。将当地最美景点、公园、庄园连接为一体,以游客为本,让居民、农民和游客各得其所,为不少以旅游产业为主的城市和乡村提供借鉴。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这是人民群众的向往幸福所在。

  张国有认为:中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基本选择是因地制宜、就地建设。如何看待因地制宜,就地建设,基本有五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就地留人,就地建设乡村城市,乡村人留在乡村。第二,就地就业,从事自己能干和乐意干的工作,获得自己满意的收入。第三,就地享受。乡村逐渐提高城市化水平,让村民就地享受到城市生活。第四,就地看城市,城乡平等。田园具有现代城市没有的条件,建立起自尊感自豪感,甚至能够高出城市。第五,就地评价。田园城市的建设成效看两个方面。一是看现在在田园城市生活的人是否满意,是否留得住,是否愿意继续完善自己的家乡。二是看有没有城市人回流到乡村,回流多少,如果田园城市的居民能够留得住,还能吸引水泥城市的居民到这里来,田园城市的建设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中国乡村城市化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另外,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城镇化进程中的现代农业发展”发表演讲、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以“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镇化”为主题,探索了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围绕“城乡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话题进行探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围绕“农民工的市民化与城乡互动三位一体的土地制度改革”发表了演说。中共中央党校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绍荣、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围绕“当代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研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青连斌,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围绕“新型城镇化的深层次变革”发表了观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4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