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党工委
去年6月19日,成都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年来,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确立了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总定位和万亿产业园区的总目标,在打通协同创新等四大通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加速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我们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导在蓉高校采取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形式自主处置科技成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平台建设,与在蓉高校院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率先成立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支持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99个,在重点产业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个。大力推进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载体培育,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一带”、环电子科技大学知识经济圈等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区正加速建设。
二是着力打通创新创业市场主体融合对接通道。我们加大对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设立3个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院校地协同创新、大企业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制定出台“创业十条”,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5人,占四川省的38%。
三是着力打通科技金融结合通道。我们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融资产品链,设计开发出服务面广的“统贷统还”产品、纯信用的“新创贷”产品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高新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产品链,设立1亿元全国首支政府天使投资基金,设立15亿元银科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数量达到17支,募集资金规模近50亿元。打造“盈创动力”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形成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融资担保、改制上市辅导、项目对接等多种科技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模式。
四是着力打通国际开放合作创新大通道。我们以中欧、中韩合作为重点,构建“园区+平台+组织”立体式国际创新合作体系,探索内陆园区融入国际创新链、产业链发展道路。高新区已连续举办十届欧洽会和四届科技企业欧洲行活动,推动中欧企业全方位合作;以促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中欧合作示范性项目;建设“中国—欧盟中心”,构建中欧技术交易中心等“6+N”平台,打造中国西部与欧盟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