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保健品到底是不是药品?老年人为何总被“忽悠”

移动版    时间:2016-08-25 03:11

我全名其实叫“保健食品”,但很多老百姓喜欢叫我的小名——“保健品”。我知道不少人对我又爱又恨。尤其是老年人,总是对我寄予厚望,但最终往往以失望告终。这其中既有某些商家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等原因,也有部分消费者不能客观对待我的原因。在这里,我要为我自己正名代言:我是保健品,不是药品。记住了,我不能治病。看看下面这些让人闹心的案例,你们就明白了——

A 网络购药成处理难点

案例:

近日,市民王女士网上订购了两瓶钙铁锌硒片,3日后货到,王女士没验货便签收了。晚上临睡前想服用时,才发现保质期竟是2012年11月3日。

分析: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保健食品传统店铺销售模式逐步得到有效规范,而网络销售模式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特征,网销保健食品鱼龙混杂,如今已成为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难点,一是网络监管规范滞后,二是违法查处手段不足,三是电子证据难以提取,四是经营主体定位困难。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支持和明确的违法行为主体,造成食药监部门追究责任难、打击难、查处难。

提醒:

市民应尽量选择保健食品流通的主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如在药房、保健食品专卖店及商场超市购买。减少在网络、公益讲座等高风险的流通环节购买保健食品的机会,规避购买假货的风险。

B 老年人为何总被“忽悠”

案例:

今年75岁的陈老去年在自家附近广场晨练时收到一份治疗冠心病的保健食品传单,传单上说购买此保健食品,不仅可享受免费吸氧、足疗,还能免费去国外旅游。在花了近10万元购买药品之后,陈老发现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

分析:

“老年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对他人的认同感却很高,随着年龄增大,他们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老年人频频被“忽悠”主要是由于老人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相对较少,一些商家就趁虚而入,片面夸大保健产品功能。另外,部分老年人有贪小便宜心理。一些保健产品公司以赠品或抽奖来吸引和诱惑老年人。

提醒:

到正规商店购买,注意查看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如果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在老年人保健产品市场监管问题上,工商、质检、公安等多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C“药到病除”不可轻信

案例:

糖尿病患者刘女士患糖尿病已经四五年了,前段时间在老同学“药到病除”的推荐下,先后两次花4000元买了保健产品,一开始降血糖效果不错,但一年后刘女士被确认为糖尿病肾病。医生告知,保健品里含有西药成分是主因,刘女士后悔莫及。

分析: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人员表示,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另外,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等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提醒: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没有大力投入广告宣传,保健产品肯定卖不好,很多消费者都喜欢购买广告中的产品。”专家表示,不能以广告来判断产品质量。建议大家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还是首先要看自己是否需要,然后仔细研究产品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不能盲目听信。

■相关链接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

药品

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看清包装好识别

通过批准文号辨识药品、保健食品及食品,是简便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国产药品为“国药准字H(Z、S、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国产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字号”。

保健食品标志为天蓝色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俗称“蓝帽子”。

如何识别正规保健食品

1.正规保健食品标签标明下列内容: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贮藏方法;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志等内容。此外还标注名称、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执行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卫生许可证号。

2.正规保健食品外包装“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应上下排列标注保健食品蓝色草帽标志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3.正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统一,如2003年6月后保健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批准文号格式为 “国食健字××××”或“国进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

4.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可上网查询正规保健食品相关信息,以辨别真伪。

5.正规保健食品不进行预防及治疗疾病或暗示疗效的违法宣传。

商家忽悠方式

1.“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2.“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等手段和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制造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3.“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

4.“温情攻势”是心理战术。推销者甚至称呼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为“爸爸”、“妈妈”,拉近感情距离。老年人享受了别人的服务,不买产品过意不去,同时由于有心理暗示作用,老年人易相信产品被“放大”的功效。   记者张丽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5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