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嘉积第二中学物理教师15年倾心科普教育
激发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
■ 本报记者 王玉洁
琼海嘉积第二中学教师王喜今年获得了省科协“第七届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凭借科研成果,仅依靠科普教育工作获得该称号的。在完成分内教学外,他还主管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一做就是15年。
“很荣幸,也很期待,说明科普教育工作将越来越受重视!”在他眼中,学生不应唯分数弃科学素养。
把偏门冷门办成特色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喜一直教物理,如今能在科普教育领域做得有声有色,这是他自己都没想到的。回忆起与科普教育的初次接触,不得不从一次科技创新大赛说起。“2001年,琼海市科协下发通知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学校没人做过,校长就安排给了我。”当时王喜还在琼海龙江华侨中学教书。
王喜没想到,初触科普,他就喜欢上了。2003年,由他指导的学生作品《可画虚线的直尺》获得了第十六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此后他指导的学生连续获得省级奖励,自己也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科技创新教育能手。
后来王喜被“挖”到嘉积第二中学主抓科技教育辅导工作,助力科普教育成为该校的特色。他辅导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连续8年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节纸在我身边”科技实践活动还获得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活动,这也是近十年来海南省获得该比赛的唯一一个全国十佳。
坚持源自学生的热爱
“经常有学生告诉我,他们很想上科学实验课。”王喜说,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科学可以无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王喜的努力下,嘉积第二中学先后创建了电子科技兴趣小组、航空模型小组、车辆模型小组、建筑模型小组、航海模型小组、七巧科技兴趣小组、太空种子种植兴趣小组等。
不同的兴趣小组满足了学生丰富的兴趣点,也让王喜变得忙碌。
市县中学没有专职的科普老师,王喜只能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到晚修前的时间,一路小跑着带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只来得及匆忙扒两口饭的他常被妻子数落,“挤出吃饭的时间去搞活动,自己孩子也没时间辅导,都去辅导别人孩子了!”
年龄慢慢大了,每天上完4个班的物理课后,王喜很疲惫,但他从没想过要放弃举办科普活动,“哪怕只有一个学生爱科学,我就要做下去,更何况还有如此多热爱的学生哩!”
普遍理解科普教育还需时日
暑期到了,海南青少年航模比赛即将开赛,先前已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有的却被家长拉了回去,“我们的孩子要认真学习,可没时间玩这些东西!”
这是最刺痛王喜的话,有些话说得更直接,“学生是来学习的,没空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你不要害他们。”
虽然科普教育已经成为嘉积二中的一大办学特色,“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很多重要考试都主要看分数,科普教育依然很难得到大众的普遍理解。”王喜坦言。
王喜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身边对科普教育感兴趣的老师并不多,“我们希望大学教授常来市县中小学走走,培训基层师资。”
(海南日报嘉积8月24日电)
- 【权益】献给职场女神的38个法律锦囊(2017版)(2017-03-10)
- 定了!2017年12类人将受益,还有人将过紧日子…(2017-03-10)
- 工会与两会有什么关系(2017-03-10)
- 世界公认最健康作息时间表,今后就照着这个来吧!(2017-03-10)
- 三八节要放假吗?没放有加班费吗?女同胞快看答案!(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