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弄虚作假屡禁不止 非法会议成标配推销手段
明星代言、弄虚作假等传统问题依然屡禁不止
记者近期在湖北、黑龙江、福建等地调研发现,保健品市场的明星代言、批准文号弄虚作假等传统问题依然屡禁不止,最近又出现非法会议销售、微信销售、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等新动向。有关人士建议,应对保健品企业“忽悠”老人的乱象进行打击,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打击力度,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蔓延趋势。
保健品通过会议微信销售
近年来,除了电视广告营销等传统销售方式之外,以健康讲座等非法会议形式销售保健品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标配”推销手段。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健康讲座”、“赠送礼品”来吸引老年人,并逐步洗脑,最后向老年人变相推销没有资质的保健品。
记者在武汉市徐东大街汪家墩小区附近看到,短短一条只有两百米长的小巷内,就有三家保健品推销点,老人进进出出,每家店里都很热闹。在这些店里,可以听健康讲座,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有时前几名进店者还可以免费领取鸡蛋,不少老人最后买了不少保健品。
一位从事保健品销售的业内人士透露,推销产品首先要从关怀角度入手,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开始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交流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最后再卖产品。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王伟华告诉记者,这几年保健品企业不断变换销售手段,通过召开会议,免费提供物品吸引老年人参加,现场发放传单、推销产品,这种保健品通过非法会议销售的情况呈增多趋势。
据天津市消协发布的信息,4月初,市民周女士在滨海新区参加老年保健培训会,在现场花费26000元购买了一种经营者宣称具有治疗癌症效果的胶囊,回家后发现其市场价格只有约2000元。经消协调查,该产品是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疗功效。
记者调查发现,保健品销售盈利空间大。在58同城招聘网站上搜索“保健品销售职位”,仅在武汉市就有近百家招聘信息,其中不乏提供“月入过万”、“房补、年假”等优厚待遇。
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保健品也是保健品乱象的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且难以监管,有泛滥趋势。”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部长王申国表示,由于方便快捷,越来越多青年人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减肥等保健品,但因微商创立时间较短,且缺少职能部门监管,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突出。
另外,保健品市场还出现以卖保健品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的现象。王申国表示,保健品企业大量招募业务员,在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向中老年人以投资保健品为名,承诺给投资人高息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进行非法融资。
投诉同比增长3.9倍
保健品市场不法商家骗术不断升级,而传统顽疾依然屡禁不止。据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今年第二季度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的保健食品投诉举报,同比增长达3.9倍,尤其是虚假宣传、无证经营、违法生产等问题十分突出。
记者暗访发现,明星代言保健品现象依然存在。在哈尔滨市开发区万达广场附近的一家药店,有个专柜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有一款是某明星夫妇代言的鱼油软胶囊。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说:“明星代言的绝对假不了。”王申国介绍说,实际上很多保健品代言人并没有用过产品,尽管新广告法已有严格规定,但明星代言的乱象依然存在,对消费者起到误导作用。
批准文号弄虚作假现象也很常见。与鱼油软胶囊并排摆放的是一款康富丽牌鱼油胶囊。记者找遍整个外包装也没看到批准文号,仅看到食品卫生许可证号“鲁食健字生证(临)字20110040号”。王伟华说,没有批准文号,那就意味着不是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必须严肃查处。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保健品中,往往存在用卫生许可证号冒充批注文号的做法,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保健品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惩治乏力。尽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但实施条例还没公布,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有时缺乏依据,特别是微商销售方式越来越多,监管更难。同时,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违法成本低。
另外,基层部门由于缺乏经费,保健品抽检力度不够。据王伟华介绍,市级层面,抽检费用能够得到保障,但县、区没有专项财政拨款,只有遇到举报才能临时申请费用,这对保健品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也导致保健品在基层不合格的情况有增多趋势。
专家建议建立保健品抽检制度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十分广阔,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现实意义重大。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分析认为,保健品销售商家大打“免费牌”、“专家牌”、“亲情牌”,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段,给不知情的老年人制造“买药不花钱”、“不买白不买”的假象,导致大量老人上当受骗。
随着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不断升级,一些老年人偏听偏信,发现上当受骗后情绪消沉,甚至自杀。罗教讲建议,对保健品忽悠老年人应施行精准打击。食药、工商、卫生、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打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老年协会、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应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健康活动。
同时,政府和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多接触新闻和社会信息,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子女和社会要多关心“空巢老人”,给予亲情关怀,避免他们陷入骗子的“温柔陷阱”。提醒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随便参加商家以“免费活动”等名目开展的促销活动。
有关人士建议,应尽快公布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保健品市场监管提供更加健全的法制保障。加大对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财政专项支持,建立保健品抽检制度,防止保健品乱象向基层蔓延。
针对保健品市场执法乏力、监管存漏洞等问题,专家建议,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假劣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以及虚假夸大宣传的生产经营企业列入“黑名单”。不断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等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方式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营造“社会共治”局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擦亮“华夏药都”名片 打造“药香禹州”品牌(2024-09-30)
- 北京发布今年首个洪水预警(2024-07-31)
- 北京鼓励发展24小时药店 全市已有1244家(2024-07-31)
- 水利部慎终如始打好防御“格美”收官战(2024-07-31)
- 三大行动关爱孤独症儿童(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