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中小学学位紧张咋破解?专家支招“堵疏扩”

移动版    时间:2016-09-05 08:57

  [海口教育资源配置短板系列调查之一]海口公办学校老城区扎堆新城区难觅 分布不均家长忧

  [海口教育资源配置短板系列调查之二]公办学校不足 民办学校锐减 海口出台相关规划 计划5年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短板问题

海口中小学学位紧张咋破解?专家支招“堵疏扩”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赖秀龙绘制。

海口中小学学位紧张咋破解?专家支招“堵疏扩”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赖秀龙绘制。

  又是一年中小学新生申报学位时。海口一边是城区扩大、人口增加,一边是学校不足、学位紧张,公办学校的招生门槛越来越高。城市每一天都在快速发展,而教育资源却显得越来越缺乏,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连日来,南海网推出了“海口教育资源配置短板”系列调查报道,近日,南海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赖秀龙先生,其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对海南义务教育也深有了解。

  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为何城区学校学位趋紧

  赖秀龙介绍,早在2005年底,海南省义务教育就已顺利通过国家“普九”评估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99.45%,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7.8%,成为全国第十二个“普九”达标的省份。至2014年底,全省学龄儿童(小学生)毛入学率为101.99%,学龄少年(初中生)毛入学率为99.12%。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意味着海南省中小学数量及学位能够满足学生“有学上”的需求。从下面图1、图2也可以看出,近年来海南省中小学生的数量稳中有所下降,那么,为何城区学校的学位会趋紧呢?对此,赖秀龙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进城务工人员增多 适龄儿童少年向城区聚集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我国“普九”目标实现之后义务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点。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向城区聚集,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就摆在大家面前。日趋增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城区教育资源显得更趋紧张。

  原因之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使生源向城区相对优质的学校集中

  赖秀龙说,近些年来,海南省通过加强中小学电化、实验室、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以安全文明生态学校、各种形式或类型的示范学校、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在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朝着“双高普九” (即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迈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乡差距、硬件设施差距、师资结构差距、办学水平差距等问题仍然比较严峻。因此,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使生源向城区相对优质的学校集中。这可以说是海口城区一些学校“一位难求”。而城郊学校、相对薄弱学校或乡镇学校又出现教育资源闲置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两者对比鲜明。

  原因之三,滞后的教育发展规划使学位紧张问题日益突显

  赖秀龙认为,中小学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义务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区的规模及人口在不断扩大,但是城市规划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严格“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这一原则一般是指,入学半径:小学2000米左右,初中3000米左右。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20分钟,小学高年级不超过30分钟,初中不超过40分钟。)规划中小学布局结构,以致城市很多新建小区附近没有设置中小学,使一些家长为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而一再怨声载道。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体现在义务教育上,就是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既要考虑眼前,也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发展的基础,又要考虑发展的后劲。而现实是,一些中小学校离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渐行渐远,有的学校由于师资不足,只好聘用代课教师,在编教师又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心参加各种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业务水平较差;有的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很低,不能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能科学规划、正确指导、组织实施、研究开发、客观评价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不能引导教学方式的科学变革,只会拼时间,耗体力,盲目机械训练,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学生负担过重和厌学,一些教师无法忍受这样的管理,想方设法调离。这又导致生源的逐层迁移,乡村学生流向城镇,城镇学生流向城市,日积月累,城区学校的班额过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很多学校班级已经“人满为患”,学校学位紧缺问题就更加突显。

  解决学位紧缺问题需要做好“堵、疏、扩”工作

  针对上述各种情况,赖秀龙认为,解决学位紧缺问题,需要做好“堵、疏、扩”工作。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 “堵”住各种制度漏洞

  按照《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提出的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及班额标准严控中小学办学规模。严格按照中小学划片就近入学的要求督导学校招生行为,杜绝各种形式的“条子生”、“关系生”、“权钱交易生”、“特权生”。公开透明划片招生的范围和依据,做好划片就近入学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及班额标准表

规模

学校类型

适 宜 规 模

班额人数

每年级班数

班级规模

学生规模

完全小学

1-5

6-30

270-1350

≤45

独立设置的初中学校

4-10

12-30

600-1500

≤50

九年一贯制学校

2-5

18-45

840-2100

小学≤45

初中≤50

完全中学初中部

3-6

9-18

450-900

≤50

  二是提高学校办学整体水平 做好聚集生源的“疏”散工作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大,是导致城区学位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应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缩小区域、城乡以及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家长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上学,以缓解部分城区、部分学校办学压力问题。例如,在海口市琼山区,攀丹小学原来是一所很薄弱的学校,附近居民甚至该校教职工都不愿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2012年琼山区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成为一所全省有一定影响、海口市小有名气的小学,随之而来的是生源的不断回流;在文昌市,翁田中学2006年以前还是一所薄弱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和城区的一些学校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以致生源大大流失,学校发展陷入困境。为了缩小教育差距,改变这种状况,文昌市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学校自身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该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文化气息浓厚,教职工配备齐全,“学生厌学,教师倦教”、“教师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大为改观,2012年还被海南省评为规范化学校,到该校就近读书成为当地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想法。这不仅解决了就近入学问题,又缓解了另外一些学校的办学压力。若能由城市向城镇、由城镇向乡村层层“疏”散聚集的生源,则既能进一步缓解城区学位紧问题,还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扩”充学位数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6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