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全域旅游经验叫响全国 广东客人上门“取经”
青色水稻在微风吹拂下,如波浪般滚动;绿树环绕的农家庭院里,飘出咖啡的浓香……这是8月15日,广东省新兴县考察团成员在进入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时所看到的景象。
“海南的乡村真是太美了!我们专程从广东过来,就是来学习经验的!”在北仍草寮咖啡屋的槟榔树下,参观者高兴地对老板娘王秋香说。
而这样的场景,对王秋香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拨来“取经”的广东客人了。在此之前,广州、湛江、云浮、汕头、汕尾、揭阳、肇庆、惠州、江门、阳江、徐闻、清远等来自广东的十多个市县代表团曾到此参观。
毋庸置疑,发展全域旅游,海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初,在我省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其中,琼海率先探索创建全域5A景区的思路和成果,得到国家旅游局官员及业界的高度认可。
激发发展活力
将美丽乡村作为项目打造
“这里处处鸟语花香、瓜果遍地,还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哪里像农村?根本就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呐!”这是广东客人进入北仍村后发出的感叹。
事实上,北仍只是琼海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琼海坚持整合提升自然景观、挖掘特色民俗风情、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将美丽乡村当作一个个项目进行打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让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
在干净整洁原汁原味传统特色的乡村,参观者们发现,这里的漫步骑行绿道,将一个个农家乐、咖啡屋、读书屋等串联起来,实现了Wifi网络信号全覆盖,用手机扫描特色小店二维码,可与成功转型为“创业者”的当地村民交谈。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琼海返乡就业的农民约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1%。
“将一个个美丽乡村当作项目去打造,一下子将农民带动起来了。”广东清远市市长郭锋在参观北仍村后说,琼海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项目,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撬动社会投资
“基础配套+景观化改造”
“琼海实现了‘政府花不多的钱,但办了很多好事’。”有广东客人点赞道,“一般地方建风情小镇也就一两个,但琼海是将全市13个镇(区)全部打造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小镇,真的很不简单!”
如何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琼海的经验是,通过完善基础配套和实施景观化改造,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渔业风情小镇潭门为例,政府在完善交通、渔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巧妙地将船舵、船桨、贝壳等反映当地渔民深耕南海的多种海洋元素融入镇墟街景改造,提升了镇墟品质和文化品位,吸引了一大批投资创业者,建成了包括贝类、根雕、菩提子、火山岩雕刻等特色工艺品一条街,成为国内知名的贝类工艺品贸易中心之一,日均接待游客人数达4000多人次。
为加快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近3年来,琼海市政府直接投资5亿多元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资金超过20亿元,发挥了4倍以上的聚集效益。接下来,琼海还将计划用两三年的时间,每年投资2至3亿元,同时整合100个政府投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00个项目,推动“双百”项目落地,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
“琼海经验值得学习,城镇化建设的思路需要不断创新。”考察途中,广东新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伍洁娴说。
促进三产融合
创建全域5A处处皆景
陈玉芳是嘉积镇礼都村委会妇女主任,也是接待游客的“导游”。她用不算标准的普通话,自豪地向来自广东的客人一遍遍地介绍着她家乡的龙寿洋万亩农业公园。在这里,花海、荷塘与传统农作物轮替种植,配套的游客服务中心、儿童乐园、垂钓与采摘体验区、农家乐餐馆、房车基地等,使得整体田洋变成多功能区。
前来参观的广东徐闻县县委书记梁权财说,在琼海,田还是那片田,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建公园不占农民的一分地,并且,政府引导农民以成立合作社的方式,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既方便了游客,又让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的生产性收入变为多元收入,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更美。
放眼整个琼海1710平方公里大地,13个风情特色产业镇(区)已经落成,“龙寿洋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农业公园”“万泉河农业公园”3大农业公园初具雏形,500多公里长的慢行绿道将田园、乡村和城镇串联成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的大景区。
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接待办主任于敏到访琼海时说,“这里游客不是最多的,但产品是最好的”,这里乡村游的品质不一定很高,但是能把农民带动起来,通过全域5A级景区,将第三产业——旅游业与第一、 二产业融合,转变产业结构,将造福广大游客和所有琼海市民。(李佳飞)
- 专家建议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2023-05-27)
- 发遍全国的“上门强制枪毙”短信(2023-05-27)
- “星”光陨落汪海(2023-05-24)
- 美债“庞氏骗局”还能玩多久?(2023-05-23)
- 俄罗斯“献礼”(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