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全域5A级景区闪亮开启(图)

移动版    时间:2016-09-21 03:06

(原标题:全域5A级景区闪亮开启(图))

以万泉河水为主题的琼海市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是琼海重点打造的一个农业公园。

以万泉河水为主题的琼海市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是琼海重点打造的一个农业公园。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本报记者 蔡倩

  琼海处处皆景,景景相连,景景独特。以地域色彩构筑特色小镇,传承了文化流脉,延续了历史记忆;“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彰显了资源禀赋,富了居民们的腰包,让城镇化贴着地面前行;在农村,快速崛起的乡村旅游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创造性地把万亩田洋打造成农业公园和城市公园……

  在“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的原则下,琼海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自然禀赋,建设有文化气息、有地域特色、有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实现了城镇化建设、5A级景区创建和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的新局面。发展全域旅游,琼海先行一步。正在进行的实践,为海南全域旅游带来生动启示。

  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共享全域旅游新样板

  今年1月,在我省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把海南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发展全域旅游,琼海先行一步,以5A级景区标准大力推进全域型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以旅游型城镇化实现农民就业、创业和兴业”三业并举的新路径。2014年4月琼海正式启动全域5A景区建设,打造琼海田园城市的升级版,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深化生态保护、加快农旅融合、创新社会管理5大系统开展。

  “过去路不通,我们盖房子运材料非常困难,一百平方米不到的房子盖了整整一年。现在我们可不用愁了。”琼海市长坡镇松树村村民李昌林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村民们再也不会为“有钱盖房、没路运砖”的问题而发愁。小路变大道,土路变绿道、农田上水塘边也架起了木栈道,如今琼海修建的500公里包括生产生活道路、慢步绿道等道路网覆盖到该市各个村落。

  从龙寿洋田野公园到推出多个特色农产品的大路镇,从博鳌镇美雅村到会山镇加脑村……琼海的田洋不再泥泞,这里村民们日常劳作的农田也成了游客络绎不绝的景区。

  “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是没有门票、没有隔离、没有大拆大建,不让景内景外两重天。”琼海市旅游委主任吴恩泽介绍,自2014年琼海启动全域5A景区建设以来,该市游客接待量逐年增长,2016年仅春节期间,琼海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2万人次,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而琼海全域旅游下一步的发展将继续遵循城市旅游化、全域景区化、生活休闲化、发展生态化、设施体验化“五化”的理念。

  特色小镇各显风情

  耀眼光华映照全域景区

  对于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苗家妹子李小妹来说,在家门口帮母亲卖自己家现做的椰子糕,每天忙完后,再来到由政府搭建的苗家文艺大舞台上唱山歌、跳舞,已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说:“能和这么多游客一起我们家乡的美,我觉得很幸福。”

  李小妹的幸福得益于琼海城镇化的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琼海以万泉河为主线,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彰显人文风情,扶持特色产业,建设特色镇区,实现城乡一体化,把特色镇区建设作为打造琼海百姓幸福之屋的四根支柱之一,现如今,这13个镇(区)就像13朵金花在琼海全域5A级景区中争相绽放、发出耀眼光彩。

  借助琼海市“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发展战略,以及会山镇被列为“苗族风情小镇”的东风,会山镇政府按照“苗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思路,对加脑村进行打造,既改善了村庄环境,也为该村充分发挥苗族特色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村民陈秀兰在苗家文化中心办起了个人苗绣工作室,现在苗绣“伴手礼”成为她主要的收入来源;村民李家全在镇政府的帮扶下开起了加脑村第一家农家乐——“哖嗦苗家乐”,每到周末座无虚席。

  人气火热的不仅仅是会山,在万泉镇文雅街上的一家茶店里,店主王春喜正忙着做高粱卷,这也是茶店里最受欢迎的糕点。看到家乡万泉镇的变化发展,去年9月,还在嘉积城区帮别人卖茶叶的王春喜,毅然回到家乡,租用邻居家80平方米的房屋开起了这家茶店,而自家住房的一楼就成了茶店的后厨。

  在全域5A级景区打造中,琼海以风情小镇建设为抓手,交融体现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红色文化、黎苗文化、华侨文化等,打造成一房一景观,一户一风情。博鳌镇、万泉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和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潭门镇、博鳌镇、中原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

  特色产业扶持带动

  风情小镇焕发新活力

  景区要长期发展经营,基础的维护资金必不可少。琼海全域5A级景区里的13个特色镇(区),通过遵循地域经济发展规律,培育扶持当地特色产业,让广大民众成为景区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成果者,有了特色产业“撑腰”,这13朵“金花”更加富有活力。

  每天上午大路镇的王德日都要巡视农田。眼下正是圣女果的采摘季节,每天这里有将近5000斤圣女果销往市场。

  大路镇是琼海市的北大门,4.8万亩的耕地面积在该市12个镇中列居首位。大部分农民都靠种植水稻为生,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跟旅游扯上关系。随着琼海全域5A级景区的建设,大路镇街道变宽、房子变漂亮,镇上陆陆续续来了游客。村民们开心的同时也焦虑起来,身为致富带头人的王德日琢磨着怎么依靠自己的特色把游客留下来。

  王日德带领着村里20个村民成立了圣女果种植合作社,开辟了290多亩地种植圣女果,年产量达15万斤。包括圣女果在内,大路镇借助旅游产业的拉动力,集中打造特色大米、大路莲雾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宣传展示和营销推广,线上销售累计达到1500多万元。如今大路镇的这些农产品搭上了乡村游的快车。

  近年来,琼海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打造产业品牌,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立足13个镇(区)的优势资源,按照打造微城、慢城、绿城、风情城的理念,由第三产业带动第二和第一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2015年,琼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2元,比2014年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10元,比2014年增长11%。

  农业公园核心带动

  农旅融合促农民增收

  打造全域5A级景区,琼海把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统筹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将该市1710平方公里分成三个区域建设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滨海国家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每个农业公园通过核心区带动,使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在龙寿洋公园的草莓基地,礼都村村民杨爱珠正向游客推销自家又大又红的新鲜草莓。2014年,杨爱珠同礼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余户农民就在公园里承包种植草莓,她告诉记者:“我在这里种了两亩草莓,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涵盖嘉积、塔洋、大路三镇的四个大洋;核心区包括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塔洋七星伴月景区、嘉积官塘乡村旅游休闲区,以及计划建设的大路洋梦幻田洋景区。目前,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已经成为园内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并于2014年10月荣获“中国美丽田园”。园区内成立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185户,解决500多农民就业问题。自2014年3月31日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达40多万人次。农民可以从中获得财产、生产、经营、工资4种收入。

  博鳌滨海酒吧公园是滨海国家农业公园的核心区之一。于2015年11月底在此开张的听海吧算是这里的新秀,酒吧内餐饮、唱歌娱乐、休闲烧烤等经营项目丰富,收入很可观,春节期间营业额最高时一天收入近1万元。

  与龙寿洋的农耕文化不同,滨海国家农业公园则是以滨海耕海牧渔的渔耕文化为内涵,以博鳌和潭门为核心,往长坡跟中原延伸;核心区包括博鳌滨海酒吧公园、博鳌美雅乡村公园、中原十八坡休闲区、潭门兄弟海岸森林公园、潭门渔民新村(赶海人家)休闲区,以及计划建设的长坡青葛休闲区。


  正在建设中的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包括万泉、石壁、龙江、阳江、会山等5个镇,核心区包括万泉文曲休闲区、会山黎苗风情休闲区,以及计划建设的石壁冼夫人休闲区、阳江白水磉会址景区、龙江绿野田园休闲区等。

  在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中,琼海通过完善提升连片的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型、田园风光旅游型、民俗风情型、农家乐休闲度假型等不同风格的特色乡村,使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乡村综合载体,使农业公园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本报嘉积3月23日电)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37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