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投资增速还是投资案例数量,近年来欧洲都称得上是备受中国资本青睐的市场,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是8月份,仅月初一周的时间内,就有至少五个中国对欧投资项目达成协议或完成了交易,包括中远海运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多数股权、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中国财团收购欧洲豪门AC米兰俱乐部等。
缘何欧洲市场能吸引到如此多的中国资本?赴欧投资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欧洲的“诱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中,对有“走出去”需求的中国资本而言,欧洲称得上是最具诱惑力的市场之一,理由有二:从投资并购价值来看,欧洲无论是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还是产业技术的实力,都可以满足中国资本寻求产业升级的需求;从投资市场来看,欧洲市场比中东、拉美等区域资本市场运作得更为规范,有成熟的收并购市场运作模式。同时,欧洲市场与北美、澳大利亚市场相比,对外部资本进入的限制相对较少,尤其在与中国资本合作时,多数能保持理性客观的评估态度。
对此,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认同,言语中更是对第二条理由显露出强烈的自豪感。他以美的收购德国库卡交易为例称,尽管收购过程中德国方面出售股份不转移技术的条款一度遭遇质疑,但伍德克个人觉得,将库卡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瑰宝的德国选择与中国资本合作,其实就是对中国资本的肯定和放心,“不光是德国库卡,葡萄牙国家电网也引入了中国资本,这都体现出了欧洲市场对中国资本的开放”。
伍德克还强调,近年中国资本投资欧洲的步伐越迈越大,欧洲认为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欧洲技术和中国市场形成有效对接,未来还欢迎更多的中国资本选择欧洲,尤其希望中国企业能将海外总部设立在欧洲,实现欧洲和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红利的目标。
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投资欧洲总额从60亿美元增至550亿美元,增长近10倍。单是2015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就达230亿美元,超过同一年对美国的投资额170亿美元。
还差“最后一搏”
中国资本在欧洲市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不过在姚铃看来,却仍有更进一步博取更多合作的空间,这将取决于中欧两方高层的努力。
姚铃指出,相信目前中国资本多数已相当熟悉欧洲市场的运作模式,也开始注意到资本整合后的本土化经营以及法律等相关文件手续的处理,否则中资在欧洲市场也不会有如此多的成功合作的案例。
伍德克也说,从技术上讲,当前中国资本在欧洲市场运作时几乎不会遇到阻力,此前中国资本收购沃尔沃等案例在欧洲市场形成了很好的口碑效应,只要中国资本继续保持,并在经营和并购中保持良好的问责制和透明度,欧洲市场在与中国资本对接时都会坚持市场导向。
可以说,目前中欧投资合作,企业和市场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姚铃表示,进一步提升中欧投资合作的水平就需要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来“吹东风”了。
不过,与中国方面的积极推动不同,欧洲方虽然也称欧洲方面希望尽快达成中欧投资协定,但每次谈到时总会额外加上一个前提。
伍德克就表示:“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欧洲拿到了意大利倍耐力轮胎项目、德国库卡项目,还有很多机场和电网建设项目,好似在享受丰盛的自助餐;可是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却只是‘四菜一汤’,很难拿到同等价值的项目,我们希望中欧投资协定能弥合这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