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摩苏尔战役17日凌晨正式打响,伊拉克政府军与库尔德武装在国际联合阵线的支援下开始对“伊斯兰国”极端武装展开猛烈攻击并迅速收复大片失地。
然而军事行动推进的同时,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伊斯兰国”的溃退可能加速这一极端组织武装人员外流,令欧洲、北非、东南亚等地今后面临的恐怖袭击风险进一步加剧。
【恐袭隐忧】
17日总攻开始后,伊拉克政府军与库尔德武装在北部重镇摩苏尔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迅速推进,当天便收复大约20座村庄,同时打通了摩苏尔到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市的多条通道。
尽管军事行动让“伊斯兰国”离覆灭更近一步,但分析人士担心,外逃的极端武装人员极有可能混在难民中逃窜或回流至欧洲、北非和东南亚等地,进而伺机发动恐怖袭击。
欧盟安全事务委员朱利安·金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说,目前,大约2500名欧洲人仍在冲突地区与“伊斯兰国”并肩作战,即便只有一小撮极端分子在摩苏尔战役后回流,都可能对欧洲构成严重安全威胁,“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反恐分析师克里斯·菲利普斯认为,随着“伊斯兰国”势力遭遇重创,这一极端组织将进入以游击战或恐怖袭击为主线的新阶段。
“我认为,随着摩苏尔被收复,外逃的极端分子会混在难民潮中(在外潜伏),”菲利普斯说,“这样一来,发生在北非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恐怖袭击将会增多。”
为此,有法国安全人士建议,参与摩苏尔战役的各方必须竭尽全力歼灭盘踞当地的极端武装人员,不给后者留下外逃的机会。
【权力争斗】
除极端分子外流带来的威胁,摩苏尔战役后的另一大隐忧在于,参与这场战役的各方在“伊斯兰国”溃退后势必将争夺这一地区的主导权,而这恐怕将为今后的地区局势动荡埋下伏笔。
在伊拉克政治分析师杜拉米看来,眼下伊拉克境内各武装力量都团结起来打击“伊斯兰国”,但在军事行动胜利后,眼前的合作局面可能因各方陷入利益争夺而崩塌。
杜拉米说,伊政府军、什叶派和逊尼派民兵、库尔德武装都把“伊斯兰国”视为最大的敌人,但这些力量相互之间也缺乏信任。当共同的敌人被消灭后,这些合作伙伴可能会立即变成对手,“各方背后的支持力量也在暗中角力,美国、海湾国家、伊朗和土耳其都想介入伊拉克政局,这样的局面可能会给地区局势带来更严重的动荡”。
或许正是预见到这一点,不少西方和中东国家已经着手提前“布局”。
法国外交部长让-马克·艾罗说,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国的外长定于20日在巴黎举行会谈,商讨如何在“伊斯兰国”溃退后“重塑摩苏尔和平与稳定”。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和俄罗斯外长并未被邀请参会。
“我们等不及了,”艾罗说,“摩苏尔被收复后会发生什么?我们需要一个行政机构来确保(当地)长久的稳定。”(闫洁)(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