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社区办公告别危房 村级组织逐步标准化[图]
环境优美的琼山区云龙镇南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通讯员龙泉摄
海口网5月7日消息(海口晚报记者陈小萍通讯员吴清洲龙泉)“总算有自己的阵地,不再是‘危房’里的工作者了。”云龙镇南区社区支部委员会书记陈启利站在新建的办公楼前,感慨地说。自从搬进了新楼,社区里组织科技培训、理论学习等,总算有了场地,效果也好多了。
近年来,琼山区以“大服务”理念,通过找准牵头人、使用“自家人”、联手边外人、拓宽服务功能的做法,建立起村级组织场所建设“2+3”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像云龙镇南区社区这样建起办公场所的地方越来越多。
告别危房搬进宽敞明亮新阵地
5日下午,记者来到琼山区云龙镇,走近南区社区支部委员会活动场所时,一栋琼北风情的四层楼呈现在眼前。
“新楼2012年动工,去年5月建好验收,6月份投入使用。”面对记者的采访,云龙镇南区社区支部委员会书记陈启利迫不及待地介绍着。他说,新楼面积600多平方米,是集两委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多职能社区办公活动场所。
“我们以前的办公场所是租的,就在新楼隔壁的一栋危楼里,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七八个工作人员挤在里面。”陈启利今年58岁,1998年调到云龙镇南区社区支部委员会后,就一直在“危房”里办公,一呆就是15年,“没有场地,工作很难开展,群众来办事也很不方便,建一座办公场所,已成我们多年的祈盼。”
如今,得益于区里推广的村级组织场所建设“2+3”模式,南区社区支部委员会告别了又窄又小、又破又烂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整齐大方的新楼,陈启利别说有多高兴了,“新楼的投入使用,为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工作及活动提供了阵地,群众来办事也方便,效率也快了。”
整合资源推进活动阵地建设
2012年初,琼山区建立了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两个主管单位牵头协调,区农林局、人口计生委、社保中心等职能部门和相关镇(街道)、村(社区)密切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即“2+3”模式,进一步整合区级机关各部门资源,充分发挥区、镇、村三级组织优势,以“先无房、后危房、再改造”为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在建设资金方面,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本级财政出一点、村(居)委会自筹一点的“三点”作法,有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如云龙镇南区社区场所建设中,区委组织部投入20万元,区民政局出资25万元,区农林局出资29.6万元,区社保中心出资20万元,区计生委出资5万元,南区社区自筹资金21万元等,共计109万元。
红旗镇红旗村委会的新活动场是一栋面积约180平方米的两层楼。村委会主任曾扬告诉记者,目前新楼正在装修,将于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资金方面,政府投入20万,我们自筹13万。”据悉,通过“2+3”模式,两年的时间里,琼山区新建了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推广模式提高新建场所数量
据介绍,琼山区共有9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其中71个村委会中不达标21个,2个没有或租赁办公场所,办公室属危房5个;23个社区中7个没有或租赁办公场所,不达标的11个。
琼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康福介绍,2013年该区落实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经费213万,确定了三门坡镇清泉村、甲子镇大同村、大坡镇大坡村等为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此外还投入10万元对红旗道崇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和修缮。
王康福表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这项基础性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琼山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面向全区推广“2+3”模式,积极整合组织、民政、农业、卫生、机关结对等部门资源,提高新建场所数量,争取在未来五年内把剩下的“无、危、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实现标准化覆盖。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