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对全省各类学校食品安全的抽查中,66家学校食堂查出了问题,仅有1家食堂合格。(详见4月29日海南日报A06版)
报道中,学校食堂暴露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既有硬件方面的“硬伤”,如设施设备不完备,也有软件方面的“软肋”,如食物管理混乱、卫生状况堪忧等。连最基本的安全都达不到,更不要提营养均衡、口味适宜了。想起自己在读中学时,曾“有幸”在食堂饭菜中见识沙粒、头发、细钢丝甚至蟑螂腿这些富有特色的各式“菜品”,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学校食堂管理得如何,学校食堂的饭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前提性、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学校食堂也是一道“民生菜”,如何把这盘菜“炒”得安全,把其中的各种“渣滓”清除出去,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如此强调学校食堂的安全问题,并不是无病呻吟、危言耸听。2013年,全国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8起,其中有25起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在海南,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也绝非个例:2013年1月17日,海南华侨中学多名学生在该校一食堂就餐后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食堂被关门整顿;9月26日,华中师大海南附中13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现象,事后查明该学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11月13日,儋州市白马井中学部分学生在该校食堂就餐后,陆续有54人出现发烧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织好学生食堂这张安全网已迫在眉睫。痛定思痛,只有严肃责任,早作整改,才能让学校食堂不再成为学生中毒的源地。
此轮大范围抽查,基本可以客观反映出我省学校食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为下一步的整顿提供了依据。笔者相信,在事实面前,政府能够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会开展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后续工作。公布调查结果,正体现了这一姿态。
那如何才能炒好学校食堂这道“民生菜”呢?笔者认为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治标,就是要坚决扫除监管盲区,依法严惩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治本,则需要破除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学校食堂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培训等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校食堂在定位上缺失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学校食堂,尤其是公立学校的食堂,应该坚持不赢利或者微利的运营机制。食堂如果要赚钱,必然会想方设法节省成本,减少开支。这样酿出的苦果,却被广大学生咽下。对于学校而言,不仅不应该从食堂赚钱,反而应该对食堂有所投入。至少,应该将承包经营(如果承包经营合法的话)的收入补贴到食堂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这是当前学校食堂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大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身体孱弱的人,就是有了正当的途径也绝不能获得进展。”这是教育家洛克的一句名言。而“孱弱”的食堂,却可能造就孱弱的学生。我们希望,未来的学生食堂不仅能将安全作为首位价值共同遵循,还能做出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美食。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因为有一点大家是可以统一的,那就是为了下一代、为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