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扶贫干部入户帮扶 琼海礼昌村贫困户:靠双手再续致富梦

移动版    时间:2016-11-13 03:27

 扶贫干部入户帮扶受灾贫困户积极自救

 琼海长坡礼昌村受灾贫困户:

 风灾过后不言败

 要靠双手再续致富梦

 

 

扶贫干部入户帮扶 琼海礼昌村贫困户:靠双手再续致富梦

 贫困户李学洪正在修补猪舍的顶棚

 看着被风刮倒的橡胶树,贫困户蒙金桂心中说不出的痛。“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儿子正在省外读大学,每年的生活费、学费、路费加起来上万元。原先打算再坚持一下,等儿子大学毕业了,日子就会好过了。”可如今,蒙金桂种植的橡胶树,在台风中倒下了60多棵。

 台风过后,贫困户李学洪赶紧爬上村里的山岭,耳边尽是小猪的惨叫,眼前是一片狼藉。“猪圈的顶棚不见了,整个砸在了猪栏上。母猪和小猪全都被淋得湿透,看起来虚弱不堪。”李学洪一把掐灭手中的烟头,跳到猪栏上修复顶棚,一边拨打电话购买兽药,“时间不等人,我得先救猪,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的努力挽回损失。”

 与此同时,扶贫干部们也没有闲着。“蒙金桂的橡胶树倒了,现在胶价不好,计划帮助她重植槟榔苗。”琼海市长坡镇礼昌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茂煌说道。21日下午,对口扶贫单位琼海市交通局来到李学洪家,送上了慰问金。在无情的风灾面前,重建家园最可靠的保障,是大家勤劳的双手。

 □南国都市报记者贺立樊文/图

 风雨中倒下上万棵橡胶树扶贫干部分析局面转变生产

 “在台风来临之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已经将低洼区域、老弱病残户进行转移。人员伤亡情况没有出现,而且由于提前进行的危房改造,没有出现居住房屋倒塌。”琼海市长坡镇礼昌村“第一书记”黄茂煌来自琼海市规划建设局,驻村之后,他为村里争取了60个危房改造指标。

 尽管提前防范,黄茂煌的心里还是有遗憾,“一些作物被台风破坏,全村有12000棵槟榔树和12000棵橡胶树被损坏,其中有不少属于贫困户,这原本是他们一家的希望。”礼昌村共有22户92名贫困人员,种植橡胶树、槟榔树、饲养种猪是他们脱贫的寄托。

 距离村委会两公里外的小山腰,成片的橡胶树被拦腰折断。贫困户蒙金桂戴着一顶草帽,帽檐下的双眼微微泛红。“倒了60多棵橡胶树,原本可以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这本来可以用作儿子的生活费,现在都没了。”

 常年的劳作让蒙金桂换上了严重的颈椎和腰椎疾病,“儿子经常对我说,毕业之后,他来分担家庭的压力,我可以有时间去治病。”可是如今,儿子还有一年就将大学毕业,蒙金桂却陷入对未来的焦虑。

 “虽然村里种植了很多的橡胶树,但是近年胶价不好。”黄茂煌举例道,“一年到头不下雨,一棵胶树一年可以割上100刀左右,也就只有100到300元。”这样的生产价值太低了,黄茂煌深深叹了一口气。

 与胶价的下跌相对应的,是槟榔价格的上升。“你也在别处种了槟榔树,为什么不在缺失的位置种上槟榔树呢?”黄茂煌问道。“我也想种槟榔树,可是家里的钱十分紧张,上哪去找槟榔苗呢?”蒙金桂反问。

 黄茂煌转身拿出了一份表格,上面是最新的扶贫物资列表,“咱们村向扶贫单位争取到了大量的槟榔苗,你最有资格分到一份。”接过了表格,蒙金桂的脸上笑开了花,儿子的大学梦再一次有机会延续。

 恢复生产不能等 靠要养猪户第一时间修理猪舍

 同样有机会延续梦想的还有贫困户李学洪,“最近一家国内的大型养殖场在市里建设肉类加工厂,如果农户也可以往那里送猪,我看至少要100头以上的规模才行吧。”“养100头猪”,正是李学洪的梦想,即便他手里的猪正在遭受疾病的困扰。

 今年,在堂姐的资助下,李学洪获得了60头猪饲养。“我已经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却还是贫困户。我想要改变。”

 靠着一次次打零工挣来的钱,李学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修筑了猪舍,今年年初开始正式养猪,9月份卖出了第一批,“挣了4000元,不过已经花了一大部分在这次台风上。”

 李学洪的猪舍建在远离村子的山岭上,“莎莉嘉”刚过,他急忙骑着破旧的摩托车赶过去。“猪舍的墙垮了一些,顶棚整个砸在猪栏上,小猪和母猪都淋了雨,看样子是病了。”今年6月份,琼海市扶贫办组织农户参加了养殖技术培训,凭着学习成果,李学洪拨打电话购买兽药,并请教市里派驻的养殖技术人员。

 猪舍受损之后,李学洪的爱人建议他给猪舍拍照,向政府争取补偿。李学洪白了她一眼:“我得先救猪,不能等靠要,要先靠自己的努力挽回损失。”将爱人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李学洪一个人把倒塌的顶棚拆下来,重新组装、铺上雨布。

 台风之后,扶贫单位对受灾贫困户提供补贴,李学洪的对口扶贫单位琼海市交通局也在21日下午送来慰问金。“这下减轻了购买兽药的压力”,此时的李学洪,已经基本将猪舍的生产恢复。

 “不能一味的等靠要,这是我养的猪,我要对它们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李学洪还记得培训时老师说过的话:“再穷不能穷志气,脱贫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贫困户自己的责任。”

 3年种成的橘园被毁 可持续扶贫项目为他撑腰

 在猝不及防的大灾面前,扶贫单位的作用至关重要。

 3年前,贫困户李学煌在自家的水田边上种下了两棵青橘树。3年来,每一次开花结果,李学煌都仔细收集种子,反复栽培。3年之后,当初的两棵橘树已经长成了50棵。今年10月上旬,橘树再一次长出小果。“50棵橘树已经初具规模,这些是用作佐料的小青橘。按年前的市场价算,一斤小青橘可以卖到7元钱。一棵橘树可以产出20斤,50棵橘树就是1000斤,这是整整7000元的收入。”长坡村“第一书记”黄茂煌说道。

 没想到,10月18日,台风“莎莉嘉”紧随而至,35棵橘树应声倒地。看着3年的心血即将付之一炬,55岁的李学煌红了眼眶。台风过后,李学煌每天都会来到自己的小橘园。“我得保住这些橘树。”李学煌打算在这几天将橘树扶起来,买些化肥补充营养,可这将花去他仅有的钱,“我真的很害怕,如果再来一场台风,我该怎么办?”

 “要让贫困户树立灾后恢复的信心,相应保障非常必要。最好的保障不仅是提供补贴,而是为他们提供可持续的产业。”黄茂煌说,村里的可持续项目,是即将落地的光伏产业,“22户贫困户全都可以入股。”

 “项目在村里选定了1亩左右的空地,安装太阳能发电板。22户贫困户免费入股,能够分得太阳能发电带来的收入。”这不只是为贫困户提供坐地收钱机会,黄茂煌说,这是为贫困户提供扩大收入的机会,“如果光伏效益好,贫困户可以在自家屋顶上安装。”

 “可是购买机器和安装费用怎么办?”收入终于有了保障,李学煌却为投入发愁。

 “放心吧,农信社已承诺为贫困户提供贷款。”黄茂煌拍了拍李学煌的肩,坚定的目光望过去,看见了李学煌眼中的欣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0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