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更路簿》有点“洋”
誊写在新加坡公司公文纸张上,内文含个别简化字
这本《更路簿》有点“洋”
2013年初,琼海潭门帆船时代末代船长们的一次聚首。由左向右依次为吴淑茂、杨庆富、伍书金、陈胜元、李瑞良、苏承芬、伍书光。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海南省博物馆从琼海潭门征集到的“新”《更路簿》。海南渔民习惯将南海称作“东海”。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海南省博物馆最近从琼海市潭门镇征集到的《更路簿》。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为了筹备二期展馆开放,海南省博物馆自年初就开始广泛征集各类文物。近日,该馆征得一份手抄本《更路簿》——《东海更路》。省博物馆在第一时间邀请省内研究“更路簿”、古籍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估。比起已经在世人面前“亮相”的其他版本的《更路簿》,这本《东海更路》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海南日报记者也就该《更路簿》的年代、内容等情况采访了它的主人以及参与鉴定的专家。
从纸张鉴定为1930年代手抄本
这本《更路簿》由毛笔书写,卷端题名《东海更路》,6张公文纸对折后使用,记录内容12页。首页15行,首行15字,末行17字,其他行字数不等。
“它的纸张已经老化变色、脆化且四周有破损,部分页面也有虫蛀、水渍和污渍。”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乔红霞向记者描述道。
在一份由我省《更路簿》研究专家、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出示的鉴定意见中,两位教授也提到“墨迹古旧,且因年久沧桑,墨色已经浸透纸面”。
而说到这本《更路簿》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几位专家鉴定该手抄本产生年代的重要依据,就是这用于抄写的纸。
不同于其他几版《更路簿》被抄在普通的传统纸张上,这本《更路簿》抄在6张信笺的背面且6张信笺都印有一模一样的公司信息。边框四周有花边的信笺上用中英文印有“新嘉坡聯捷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名称及其地址、电话等信息。
“信笺上的街道名称用古旧的汉译:‘吗结实得力’街。”周伟民、唐玲玲的鉴定意见中写到。
而纸张上的电话号码“589”则协助专家们确定了它的大致年代。
周伟民教授解释,英国人在19世纪初叶建立港口居民点新加坡,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和汽船出现后,新加坡开始繁荣起来,出现了最初的城市电话。当时的电话,不仅是手摇,而且因为装机容量小而导致号码也仅有3位数。
“根据查考,新加坡联捷有限公司1917年仍然存在。”乔红霞说,新加坡3位数电话号码使用至1920年代末。这本《更路簿》里毛笔书写字体多为繁体字,含“罗”、“门”、“对”、“红”等个别简化字,书写的俗体字早有存在,国家统一规范始于1935年《第一批简体字表》,查阅部分名家手书,《东海更路》抄本中出现的简化字为民国时期,1930年代均已使用。
凭借纸张上的重要信息,参考纸张和墨色,乔红霞将《东海更路》鉴定为民国时期1930年代手抄本。
确为人所用且不断更新中
《东海更路》中所用的地名,全部是潭门镇渔民自元初到南海捕捞以来以海南话命名所积累的136个岛礁的名字,每条更路所用的“更数”也多与其他更路簿的更数相类。在鉴定意见中,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并未明确这本《更路簿》的年代,其给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本古旧的由老船长使用并加以补充过的《更路簿》。前文提到的电话号码等因素说明了它的“古旧”,两位专家认为,泛黄的纸张和上面的水痕则足以证明这本《更路簿》是真的被老船长使用过,而一些内容的增加还说明它不止被一位船长使用过。“例如‘猫注与三峙壬丙对’一页,前面加入了3条更路,显然这是一位老船长在使用时添加的,这也证明,这本《更路簿》是在动态中存在的!”二位教授介绍。
同时,他们还注意到,这本《更路簿》起码有4种不同风格的字体。在他们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本《更路簿》在誊写过程中是极其严肃慎重的。
熟悉海南《更路簿》的人对周伟民、唐玲玲两位教授不会陌生,他们曾走访多地,查看过多个版本的《更路簿》,最终将多年心血汇集,出版了《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一书,其中汇编了20余个版本的《更路簿》,但其中并未包含这一本《东海更路》。
“当时写这本书时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一本。”唐玲玲告诉记者,她与周伟民尚未对《东海更路》内容进行细致研究,暂时还无法给出更多详尽解读,或是对其研究价值给予明确判断,但唐玲玲说:“能够发现一本‘新’的更路簿很难得,它本身也很珍贵,我们希望接下来还可以发现其他的新版本。”
吴家先辈从南洋带回
同已经被人们所知的一些《更路簿》一样,这本《更路簿》的主人也是潭门的一位老船长。老船长吴淑茂委托麦小红将这本《更路簿》带给省博物馆。说起麦小红,她的父亲是潭门镇渔民协会原会长麦邦奋,丈夫丁之乐是现任会长。正因为这样的缘由,麦小红对潭门的老渔民们书写并保存的《更路簿》并不陌生。她告诉记者,潭门渔民家庭里一直以来就有着下南洋的传统,而吴老手中的这本《东海更路》就是吴家先辈们从往返南洋开始,一代代传到他手中的。
吴淑茂和他的父亲两代人都是船长,据吴淑茂称,这本《东海更路》具体是由谁来誊写,是谁带回来的纸张,抑或是谁在南洋抄写后再带回海南,由于年代久远都已无从考证。
今年已70多岁的吴淑茂回忆父亲常常开船去新加坡讨生活,当时使用的就是这本《更路簿》。到吴淑茂出海时,他虽也翻看过,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己就并不太常用了。上世纪80年代,吴淑茂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南沙。
“正是因为我们这边很多渔民去南洋,所以这里很早就有了英式海图等航海工具,《更路簿》渐渐就很少被使用了。技术不断地更新,后来我们这些渔船上又有了卫星定位,《更路簿》也就彻底成为了‘压箱底’的宝贝。这一本也是吴家人后来才发现的。”麦小红说。
- 美味鲜果忙推送 特殊油墨在发光 鄂企“链”出更大朋友(2024-12-22)
-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申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11-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2024-09-27)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24-09-22)
- 湖北骄傲!武汉首位!刚刚,他当选了奥斯卡奖评委!(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