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走进海桂中学(政府工作)海南

移动版    时间:2016-12-01 08:46

93日,恰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云南南侨机工学会会长、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女士一行来到海桂学校,为海桂学校200多名师生们进行了一场抹不掉的记忆——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副市长莫仕锋主持讲座,市政府办、市外侨办、市教育局负责人及海桂学校领导一同出席。

开始讲座前,陈达娅女士首先动情地说,她的父亲陈昭藻也是在海南琼海出生,16岁时迫于生计才到新加坡谋生,琼海也是她的故乡,今天能回到故乡和家乡亲人们讲述南侨机工及父亲的事迹,心情特别的激动。讲座由一段介绍南侨机工的记录片开始,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19392月至9月,侨居在南洋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驾驶员和技术工人,在南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号召下,从南洋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救亡。在这3200余名的南侨机工中,祖籍来自海南的机工有800多名。一张张南侨机工的照片、一个个远去的名字,让大家开始走进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简短的视频介绍后,陈达娅女士为大家讲诉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锁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对外贸易和交通,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滇西人民花了9个月时间建成滇缅公路通车,滇缅公路沿途悬崖峭壁,路况险峻,行驶期间稍有不慎便车毁人亡。滇缅公路是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由海外支援的抗战物资,都由此路输入,但当时国内的驾驶人员十分匮乏,远远无法应付需求。危难当前,时任南侨总会主席的陈嘉庚先生登高一呼,3千多名南洋卡车驾驶和维修人员回国投身抗战。南侨机工们在南洋生活大多小康,为了报效祖国,抛家弃子,远涉重洋前往中国抗战,他们驾着运载军事物资和药物的卡车,日夜不停,以“每七日一个往返”的速度,奔驰在险象环生的滇缅公路,撑起了这条“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存在令日本感受到巨大威胁,于是调集了100多架轰炸机进行狂轰滥炸,在枪林炮雨中,南侨机工随时都可能献出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没有退缩。1941123,日军炸毁了功果桥,迫使滇缅公路运输中断,南侨机工此时发挥了他们的智慧,把抛弃路边的144个空油桶扎成7个巨大的“浮筏”,再将它们连接起来,铺上木板,建起了一座水上浮桥,让这条国际大动脉在很短时间内恢复通车。在回国抗战的南侨机工中,还有一名当代“花木兰”---李月美,为了能够顺利报名回国,投身到抗日事业,她女扮男装,参与到机工运输队伍中,直到在一次严重的车祸入院治疗方知是女性,何香凝女士为她题字“巾帼英雄”。从19393月至19425月间,滇缅公路每天运回国内物资达300多吨,此外他们还在西南运输线上抢修了近千辆车、民用车,对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当年的3千多名机工,有1800多名机工将他们的热血永远撒在了这片红土地上。讲到动情之处,陈达娅女士眼中不时泛起泪水,也让在座的全体同学深受感染,掌声彼此起伏。

陈达娅女士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父亲的故事。陈达娅女士的父亲在新加坡报名时39岁,为了能够顺利报名回国将自己的年龄改为32岁,同时将年仅十岁的女儿托人带回家乡海南,直至去世,父女未曾相见。直到2006年,陈达娅找寻父亲的足迹再次回到海南,才找到大姐。姊妹俩抱头痛哭。父亲晚年卧病在床,行动已经非常不便。但陈达娅清楚记得,他曾多次独自拄着拐杖到翠湖边默默伫立,嘴里含糊地说着新加坡、海南岛。这两个他回不去的地方,成为他最后的遗憾。陈达娅满眼泪水地说,今天她回到故乡海南,和家乡人民讲述父辈当年的故事,圆了父亲的遗愿,并代父亲向家乡人民问声好。最后,陈达娅女士还与来琼演出《南侨颂》的部分演员现场深情合唱《万泉河水清又清》献给家乡人民。

讲座结束后,莫仕锋副市长说,每个机工回国抗战的事迹,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他们以赤子之心为国奉献,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缅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大家要倍当珍惜。抗战时期我们许多琼海籍机工奋斗在滇缅公路上,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这条筑梦之路需要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为之奋斗,希望大家发扬南侨机工的伟大精神,好好学习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云南南侨机工学会是在省委宣传部、省外事侨务办的通力合作下,组织演出团队91在海南大学演出交响合唱组歌《南侨颂》,演出获得热烈的反响。演出完后,陈达娅会长专程来琼海为我市青少年做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弘扬南侨机工精神。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走进海桂中学(政府工作)海南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走进海桂中学(政府工作)海南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1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