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五公祠大修引热议 或剔除伪古迹恢复原貌

移动版    时间:2016-12-02 20:48

  老员工凭记忆“拼图”其原貌,建议修缮不能有违修旧如旧原则市民则建议在景区修建停车场,清理周边环境

海口五公祠大修引热议 或剔除伪古迹恢复原貌

  (本版图由五公祠管理处提供)

  海口五公祠醒目的红围墙、琉璃瓦被认为是“伪古迹”,与历史原貌差别较大,在大修过程中可能会被剔除,五公祠老员工凭记忆为五公祠原貌“拼图”;专家称将尽量恢复五公祠原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的修缮保护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众多读者也纷纷来电为五公祠修缮保护工作献策。-

  本报记者许欣 吴雅菁 实习生施金波

  修缮历史

  解放前被侵略者作为兵部解放后五次大修

  4月13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在五公祠采访了解到,海口五公祠及两侧的“学圃堂”、“观稼堂”,东斋、西斋与苏公祠、浮粟泉、洞酌亭、伏波祠和琼园,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这里树木蓊郁,花卉争妍,环境清雅,楼阁林立,有“琼台胜境”之称。

  五公祠为楼阁歇山顶建筑,建筑面积498.88平方米,高12.26米,后墙柱处砌墙,其余三面辟为廊,整座大楼由18根木柱和10根石柱支撑,其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解放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海南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把这里据为兵部,他们肆意摧残文物古迹,把“琼台胜境”搞得面目全非。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五公祠及苏公祠等所有建筑物、碑刻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文物图书、牌匾字画及楹联等均被砸、被焚或被窃,损失严重。

  五公祠历代有重修,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曾主持修缮。解放后,在1954年、1973年、1992年、1996年由广东省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口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对这组古建筑进行修缮。五公祠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是在2002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海口市人民政府和五公祠管理处共同出资对其进行抢救性的维修。

  而今,这些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又出现了虫蚁蛀食、油漆破损现象,需要进行大面积的维修。

  专家说法

  邀文物保护专家制修缮方案专家称尽量恢复五公祠原貌

海口五公祠大修引热议 或剔除伪古迹恢复原貌

  五公祠大门

  13日上午,记者来到海口五公祠,看到海南第一楼周边被围上了防护网,施工人员正在为廊柱抹红色涂料。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对楼阁、廊柱等进行现场测绘,详细到每一个边角的形状。

  据五公祠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对五公祠古建筑群进行修复保护,现已邀请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协助制订五公祠修缮保护工程的方案。这是一支专业从事文物保护的队伍,曾是佛山祖庙百年大修全国招标唯一候选者。

  记者与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总工程师张进德取得联系,他在五公祠修缮保护工程中担任重要工作。张进德称,将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定标准对五公祠进行修缮保护。由于长期以来,五公祠在文物保护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相关文物资料匮乏等,导致此次修缮工作相对比较复杂。

  记者:修缮五公祠有何注意事项?

  张总工: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已经多次来五公祠走访调查,发现五公祠现在的面貌和原本建筑相差较大,比如,现在的面貌带着许多现代化气息,这不吻合五公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包括墙壁涂料的使用、建筑用瓦、地板设计等,都显得很凌乱。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已经和五公祠管理处多次商议,决定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尽量恢复五公祠原貌。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寻找与五公祠相关的史料,和五公祠多次修缮所用的图纸及相关修缮方案、修缮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五公祠原貌。

  记者:五公祠修缮工作进展如何?

  张总工:目前,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已经派人对五公祠主体建筑进行测绘和记录工作,并对墙体破坏、文物损坏等现象进行统计,为修缮做准备。

  记者:此次修缮会不会影响主体建筑的位置?

  张总工:此次修缮力求尊重五公祠原始面貌,主体建筑位置将不会改变,一些原本并不存在,而是在80年代后所增设的建筑物将会有部分改动,比如,在五公祠建筑群中有一座假山,该假山是后来扩建的,比原来的假山大了许多,此次修缮将缩小假山的规模,目前我们正在设计它的形状。另外,五公祠碑廊是于1984年增设的,与原来的古建筑并不吻合,此次修缮也会对其进行改善。

  记者:紧贴五公祠围墙的经营性场所会不会迁走?

  张总工:这些应由当地规划部门负责。

海口五公祠大修引热议 或剔除伪古迹恢复原貌

  五公祠老照片

  员工心声

  老员工凭记忆为五公祠原貌“拼图”建议剔除“伪古迹”

  13日记者与蒙发祥、梁小平、欧阳少文等在五公祠工作过的老同志取得联系,据这些老同志回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对五公祠进行了一次大修,那次大修给五公祠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以前五公祠内的假山(游仙洞)的规模很小,大修时加大了假山的规模;以前古建筑屋顶用的是青灰色瓦片,而今的琉璃瓦为当时修缮时添加;五公祠各古建筑墙体颜色和围墙以前刷的是白色石灰,风吹日晒久了,白灰变成了青灰色的,不是现在这种红红的颜色。现在五公祠内所使用的大理石地砖也和以前的地面砖有较大差异。

  蒙发祥说,五公祠内每一幅楹联、每一块匾都有一段故事。比如,“安国危身”那块匾曾深深打动过很多游客的心,有很多学者都研究过这块匾的由来。他在五公祠工作时,听老同志们说,这块匾在解放前就挂在五公祠中,后来被摘下来一段时间,在一些老同志努力争取下,后来又重新补上去了。

  1979年来五公祠工作的梁小平回忆说,那时五公祠还没对外开放,有很多木料堆放在海南第一楼里,周边都是荒草,不像现在这样被大马路围绕。当时只有7人负责管理五公祠,管理力量薄弱。八十年代初期五公祠刚对游客开放时,门票只收2毛钱。

  以上老同志表示,所增加的这些建筑和建材与五公祠原有古建筑风格不相协调,有违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本次大修时应予以剔除,希望能恢复五公祠历史原貌。

  市民建议

  为五公祠景区建停车场

  13日有很多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积极为修缮保护五公祠提建议。

  在海南当了10多年导游的王先生认为,五公祠一带没有停车场,严重影响了游客接待量,没有足够的游客休息地点,硬件配套设施难以扩展是五公祠景区的硬伤,导致五公祠接待能力较差,人气不旺。在这种情况下,五公祠围墙之内不该再修建茶艺馆、饭庄之类的,还不如留地方建停车场呢。

  “在印象之中,海南第一楼原本很高大,现在感觉变小了,可能是因为周围高楼增加了吧。”今年62岁的邢先生在海口五公祠附近居住50余年。他说,一进五公祠的大门,就是一道较陡的斜坡,令人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合理规划一下,在斜坡上建石阶,会增加这里的文化气息。“这一带的墙体损坏严重,建议多做一些保护墙体的措施。五公祠周围的围墙好象也没有原来的高了,颜色也变了,原来不是这样红红的颜色。”

  清理五公祠周边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1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