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记事:文字起源or艺术美学
书吏论之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图片来源网络)《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庄子。胠箧》篇;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猿又、羲氏、神浓氏,当是时人也,民结绳而用之。《说文。序》;神农反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周易集解》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结绳记事非文字起源之头,八卦图形亦非文字之开端,而是为文字形成提供了构思及文字造型中运用线条变化得到阴阳平衡的一种宗教与哲学并融的艺术美学之蕴含。
河图,洛书,文字之始。羲卦,文爻,圣王启文字之意。龙、凤之迹,八穗、科斗之文,篆籀,古隶。历周及秦汉魏晋以来,章、真、行、草,迭起而传,使文字承圣人道,书尽善美矣。
刻画与符号
刻画与符号是吾民族文字起源之先端,约8000年之久,前仰韵时期之遗存矣。
甲骨书
甲骨契刻书迹,商王盘庚迁殷到纣(帝辛)270年间之档案,尽现巫、史、贞人留存宗神文化之时代内容,整理出5000个单字,辨识者2000字。骨片遗存20余万片,国内藏14万片,余流域外。
甲书演进与特证
盘庚、小辛、小乙、武丁计一百二十年,通称武丁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是时甲书大者半寸,结字挺拨雄健,气势威严,布局开张,旷野放奔,形成了甲骨契书早期之格调与风范。
祖庚、祖甲时期,约四十年,书法工整秀丽,静穆温润。结构严整,刀笔规范。
廩辛、康丁时期,此时甲书打破传统,以粗犷草率,急就之速刀笔成书,又款行不齐,在颠倒讹误中藏有烂漫。
武乙、文丁时期,甲书出现严整、肅穆,缜密劲挺,峻峭凌雄之风格,可谓集大成者。
帝乙、帝辛时期,卜辞书体趋向完美,严整、缜密、圆润,气息恬淡,峻伟放逸,丰腴遒美,笔画起止尖锐,与晚商金书与墨书卜辞风格相近矣。
早期墨迹
商代卜辞中有朱书墨书两种,书写时有轻重提按,线条粗细变化,浑劲厚朴,转折处圆润自然,含蓄有力,与契刻卜辞短线组成有别耳。
商代金书
金书铸或刻在钟鼎盘彝上之铭书,称勒铭文字。有凹凸之分,凹者为款,凸者为识,故有“钟鼎款识”论矣。金书商代中期出现,金书是吾国书法史演变中的第一次革命,蜕变甲书而为大篆书体完善奠定了技巧内涵与审美内涵。早期以文饰美表现章法上之匠心独运,笔法凝重、圆润、大度,布白奇巧妙绝,令人赏鉴不尽,其深之审美内涵与文化内涵,让人魂惊神逸矣。
金书风格与特色
金书早晚期变化很大,以三一尊、一斝,二祀邲其卣、小子?卣、宰甫卣、小臣俞尊、小臣邑斝等称之为流派。二祀邲其卣为雄肆一路。宰甫卣以作者宰甫得名,雄健、恣肆,气势宏大,线条粗劲有力,字形颇有变化,为此铭书特征。小臣俞尊书风整肃精严,骨格遒正。小臣邑斝,洒脱中欲动欲飞,浑厚中又见飘逸。
大篆金书
西周早期成、武、康、昭时代,大篆金书承袭商风,又从甲骨文中脱胎而岀,化生硬直折与曲圆转相衣并存,天亡簋、我方鼎、禽簋、叔德簋、大盂鼎、何尊、令簋、庚赢卣等作品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大篆金书的特征。
西周中期,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至历王时代。大篆笔法,力弇气长,象形意味殆尽,结体简易,划一整饬,势圆气长,起止收敛,收锋处变抽亳为回注,个別笔画波磔消失,线条屈曲协调,布白体现完美,这一时期大篆走向成熟,如:墙盘、大小克鼎、静簋、县妀簋、吴方彝、多友鼎、师?簋、大簋、虢叔钟、乘伯簋、?钟,四年?盨等作品,被誉为神品,且风格相似备有微妙变化,其文化内涵各有别处矣。
春秋书法
春秋时期,礼乐颓败,“诸候力政,不同于王”,列国各自为政,思想追求自由,地域文化发展,给书法带来空前之发展及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如楚书中将鸟、虫、龙、凤加入周人文字内涵,创造出诡谲空灵、神秘浪漫具有装饰色彩而且富丽堂皇、精美的楚书特征。齐国书法,结体疏朗平整,用笔劲瘦,文圆兼使,形成了见方的书法风格,晋国书法将大篆与古文蝌蚪文并借楚人创造之精神,形成了“多构独出”的书法风格,以侯马盟书为代表。
此时书法受到各诸侯国相互间之影响,创造并反映出各国文化之间的区别,留下了宝贵之遗产。
石鼓文
石鼓唐初发现,为历代文人所重视,春秋时期石书空前发展,《后汉书。窦融列传。窦宪》注云:“方者谓碑,园者谓之碣”,故石鼓碣石。石鼓铭刻年代应在秦公簋稍后之恒、景公之际,至今二千五六百年矣。
石鼓铭之特征
石鼓文乃籀文,大篆。小篆之开端,唐人张怀瓘云:“殊今异古,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铭中文字与秦篆不同者无几,又有小篆之形,结体略繁于小篆。石鼓书体结构趋方,“促长引短,物取其称”。用笔饱满,笔力遵雄浑劲,线条峻峭挺拨,朴茂自然,字与行间开阔疏朗,情思源绕,有“凝珠落玉,飘缨叠组”之态,又如“如金细落地,芝草团云”。有雍容大度之势矣。
小篆
秦以短暂之时,官制小篆之规范,“以为学,计工拙”,完成了书法作为创造一种精神生活进入意识自觉。以匀停严整之审美观念孕育于实用追求之中,故而秦人不言艺术而艺术矣。
古隶
秦人倡导古隶推行,简牍三公以罪免亦购赐策书,以隶书之。古隶结体尚有篆书纵势,横画落笔逆锋顿按,运行时逐渐上提,收笔不回锋,形成粗头细尾样式。但区殊异,总体端庄严谨,亦有清秀飘逸者,亦有郁勃纵横之风格矣。
章草
汉时草书,非称章草,章草得名有四则,一曰: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藁法”。二曰:唐韦绩《纂五十六种书》云:“草草书,齐相杜伯度授藁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三曰:张怀瓘《书断》上“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四曰: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矣。
章草特证
石经
喜平石经
石经为官方立,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谓定本,为后世晚学取正。熹平四年,议郎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录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上奏要求定六经文字,灵帝许,由蔡邕书经于石,工镌刻于石九年备20万字,立洛阳太学门外。《洛阳记》载石碑46枚,《西征记》载40枚,《洛阳伽蓝记》载48枚。王国维、马衡以《洛阳记》为准。石经书写者非蔡邕一人,光和元年,蔡氏陈灾变获罪徒朔方,次年亡命江海12秋,故参与3载,但此碑也非“鸿都门学人”所能染指,石经隶书,华美整饰,为称一时典范。
正始石经
刻石于魏曹芳正始二年,碑镌刻古文、小篆、汉隶。故名三体石经,《春秋》、《尚书》、《佐传》刻碑280枚,作者卫觊、邯郸淳、嵇康,但无定论矣。
开成石经
- “经济第一大(2025-01-21)
- 文耀中华 | 高擎旗帜(2025-01-21)
- 陕西省侨界代表人士研修班开班(2024-11-14)
- 【天籁限时优惠 目前14.78万元起售】北京海润嘉(2024-11-04)
- 软科发布中国大学排名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位列陕西民办(2024-10-24)